返回首页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175 2024-01-20 10:30 admin   手机版

一、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国宝)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我去过几个城市,包括我的家乡大同,还有宁波,只要是国家旅游城市的,在其市内一般都有一座很大的马踏飞燕雕像。可见其知名度。

二、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完整版?

1、马踏飞燕。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2,凉州《仪礼》简 。1959年出土于凉州磨嘴子6号汉墓。计有《仪礼》简469枚,其他日忌杂占简11枚。每简有字60个左右,都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上有削改和阅读的记号。这批简可贵之处在于,首先它是九篇完整的《仪礼》。《仪礼》是古代经典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对于我们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版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被誉为“天下第一汉简”。

3、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1964年12月,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发现的唐代大云寺塔基地宫,出土了一套舍利容器。共5件,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组成,大小套置在一起。最外层为石函。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敕令将所得14粒佛骨舍利送入泾州大兴国寺(今大云寺)地宫供养。武则天时期,伪造载有女人当皇帝故事的佛典《大云经》,并“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处,藏《大云经》,使僧人升高座讲解”。在这一政治背景下,泾州在隋大兴国寺遗址上建造泾州大云寺,动工之际,发现了隋代供养的舍利。武则天认为是吉兆,遂请人精心打制金棺、银椁、铜匣,以玻璃瓶盛装14粒佛骨舍利,配以石函,藏入地宫,建塔立寺。

4、东罗马鎏金银盘。1988年秋,甘肃靖远县北滩乡本山村东街装的一户农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了一件有胡语铭文的鎏金银盘。公元4-6世纪时期,银盘最大径31厘米,高4.9厘米,重3190克,盘心所饰这位持杖倚兽的青年男子,中外学者大都判断为希腊神话中的迪奥尼索斯。中圈所列的十二个人头像,有人认为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包括太阳神、月亮神在内的十二神;有人认为是狄奥尼索斯神的眷族。在古代希腊宗教故事中,迪奥尼斯是象征丰收与植物的自然神,尤以酒神著称。即公元4-5世纪,约相当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东罗马帝国前期与中国保持友好往来,据《魏书》记载,东罗马帝国曾三次派使团访问过北魏。

5、彩陶鲵鱼纹瓶。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仰韶文化器物。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关于这件彩陶瓶上的动物形象,考古界也有争论,郎树德介绍说,一种意见认为纹案就是娃娃鱼的真实图案;还有学者分析图案是人首蛇身,可能是伏羲氏的形象;还有人认为是龙的原始图形,鲵鱼的脸似人形,两眼有神,身躯卷曲,所以他们认为这种人面鲵鱼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龙图。

6、人头形器口彩陶瓶。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这件距今5000余年的人头瓶,塑造了一位端庄、典雅、古朴、大方的美女形象,体现远古先民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人头与葫芦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趣生动,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

7、彩塑一佛二菩萨。造像出自天梯山石窟第3窟。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南50公里张义堡,因山道崎岖,峰峦叠嶂,形如悬梯而得名。它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梯山石窟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到439年之间开凿,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代战乱,特别是经历了1927年甘肃古浪8级地震之后,天梯山石窟仅存洞窟18个,北凉、北魏10窟,唐4窟,其余4窟皆残破。1959年由于修建黄羊水库,天梯山面临着被淹的危险,为了保护文物,在经过详细调查、清理、记录、拍照、临摹等工作之后,天梯山石窟的大部分文物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

8、垂鳞纹秦公铜鼎。高41厘米,口径40厘米。折沿,平唇,双立耳。敛口,垂腹,平底,三蹄足。足上刻有“山”字形扉棱,以扉棱为鼻脊饰兽面纹。口沿下饰一周窃曲纹。腹部饰三周垂鳞纹,颈部与腹部间以两道凸弦纹相隔。耳外廓饰重环纹。器腹内壁刻“秦公作铸用鼎”。1999年,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出土。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位于甘肃礼县城东13公里处的永兴乡、永坪乡境内,1990年到1993年前后,遭到了大规模的盗掘。专家们通过对出土文物分析研究后初步认定是秦仲、庄公或襄公陵墓,并确立了此陵园为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的地位。

9、人头銎戟。1972年10月出土于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葬。戟长25.5厘米,宽23厘米,重275克。人头形刺刃,颈部有椭圆形銎,长胡三穿,援斜出如钩,有脊棱,援基饰一牛首,方内三齿,阴刻牛头形徽识。国家一级文物。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从同墓葬出土的有铭文的青铜器可知,人头形銎青铜戟的主人为伯,他与白草坡西周墓地的另一墓主人潶伯在周康王(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时期被封到这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殷商移民及异族方国的镇抚。从外貌上就可以判读这不是一个华夏族人像,而很有可能是一个生活在这一地区并与西周有长期的战争的具有雅利安人血统的游牧民族。而符合以上条件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鬼方”。

10、唐三彩凤首壶。1972年12月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出土。壶高31厘米,口径4厘米。甘谷县出土的唐三彩凤首壶,是唐代甘肃天水凤文化的见证。同时,三彩凤头壶的造型明显受到当时波斯萨珊王朝器型的影响。融合中西文化风格于一体的唐三彩凤首壶的出土,正是古“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繁荣景象的一个佐证。

三、甘肃省博物馆需要提前预约吗?

你好!

目前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按规定是需要预约的,门票免费。

登陆 “ 甘肃省博物馆 ” 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右下角的 “ 门票预约 ”。可以预约三天内的门票 ( 含当天 );入馆时间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同一张身份证每天限预约一张门票。

有关详情,请见上面甘肃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截图所示,侵删。

四、甘肃省博物馆文案?

甘肃省博物馆是甘肃重要的文化地标,是甘肃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地,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和体验的重要场所。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藏品及其承载的历史,早已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成为人们共同拥有的财富。我们借助博物馆,得以从人类文明的高度观察身边的人和物,做到珍惜历史、弘扬文化、保护遗产。

五、甘肃省博物馆标语?

甘肃省博物馆的标语是“万象更新”

六、甘肃省博物馆进去流程?

甘肃博物馆参观流程:

1、提前定好时间,准备好身份证前往博物馆。

2、在甘博大门口的售票处凭身份证领取入馆门票。

3、经过安检后进入甘肃省博物馆。

4、在一楼大厅了解一下,建议从三楼开始往下参观。

5、注意事项:展出文物基本上都可以拍照,但是不要忘记关闭闪光灯;不要大声喧哗。

七、甘肃省博物馆人多吗?

多,免预约凭身份证入馆,暑期人还挺多,需要排队领票入馆。丝绸之路展馆和甘肃彩陶展馆是精品展馆。镇馆之宝铜奔马就位于丝绸之路展馆,可惜真品现在正在修复,要两个月后才能展出。还能看到以前课本中的黄河古象,真是让人感叹,以前黄土高原也是热带气候。展馆里还有咖啡厅售卖的咖啡拉花也是文物题材的,很有趣,喜欢咖啡的朋友可以尝试。展馆出口有文创产品售卖,设计都很精美,价格可不便宜。

八、甘肃省博物馆怎么预约?

实行线上实名制门票预约,观众可在前一天及当天通过“甘肃省博物馆”微信服务号或 “这里是甘博” 微信订阅号,点击菜单栏“门票预约”,进入后按提示申请。每个预约单只能预约1人,每张身份证每天限约1次,请严格按照预约时间段进馆参观。未办理身份证的未成年人需由监护人带领,使用监护人身份证进行预约;

九、甘肃省博物馆的票价?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兰州西站什字东侧,是国内大型综合博物馆之一。馆藏彩陶,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近10万件。不收门票。

十、甘肃省博物馆门票多少?

开放时间:每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00—下午17:00(16:00停止入馆),星期一闭馆(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

票价:免费 。

甘肃省博物馆展藏各种物件约十多万件,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和国家一级文物,而且所展藏物件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都为历史文物,以彩绘陶器、汉唐丝路珍品和佛教艺术瑰宝为三大突出特点,尤以“铜奔马”、“黄河剑齿象”和“淳化阁贴刻石”最为珍贵和出名。

甘肃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众多,实力雄厚,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武威汉简》、《甘肃彩陶》、《汉简研究文集》、《炳灵寺石窟》、《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淳化阁帖选》、《汉简书法选》等多种刊物和书籍。

扩展资料: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营造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每天上午限定1200 人次参观,下午800人次。

请持个人有效证件到发票处领票参观;团体观众必须提前预约。 请按照指定的路线参观,请勿触摸展品。 请勿喧哗、玩耍嬉闹。 展区内禁止吸烟。 展厅内严禁使用闪光灯拍照、禁止用三脚架固定拍照。

甘肃省博物馆最佳旅游时间:兰州深居内陆,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冬季漫长且较寒冷,雨雪少;春季转瞬即逝,冷暖变化大;夏季短促,气温较高,但无酷暑;秋季降温快。年平均气温9.3C,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最佳旅游季节为5月-10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