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中国成立后歌曲创作的特点?

260 2025-03-31 16:04 admin   手机版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战争转向和平建设,而且是在东西方对立的、半封闭的状况下进行的全面建设。

战争年代,我国在较长时期内被分隔为“国统区”和“解放区”,有时还要分出一块来为“沦陷区”。

这两支有时是两支以上的音乐家队伍随着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胜利会师了。

当时除了少数在台湾及港澳的音乐家们仍被隔绝在完全不同的政治条件下之外,大多数中国的音乐家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新音乐文化的建设中。

连年的兵火战乱,到处都是千疮百孔。

虽然百废待兴,但人们的精神面貌饱满向上,音乐文化方面的各项工作,均呈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气象。

1953年10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宣告成立,这是我国音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早在1949年7月23日,该协会的前身--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就已经成立了。

主席为吕骥,副主席是马思聪、贺绿汀。

作为群众性的专业团体,它团结了全国各民族音乐家(包括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理论家、教育家、词作家、音乐活动家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音乐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85年5月召开的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建立了新的领导机构,主席是著名音乐家李焕之,吕骥、贺绿汀为名誉主席。

协会下设有创作委员会、理论委员会、民族音乐委员会、表演艺术委员会、音乐教育委员会、社会音乐活动委员会和对外联络委员会等机构,经常开展各类学术活动,组织创作、演出,对外交流,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作曲家王莘作词作曲的《歌唱祖国》,面世于1950年9月。

歌曲在继承聂耳、冼星海革命群众歌曲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新时代的新风格,形象地刻划了站起来的东方巨人雄伟的前进步伐和对未来的向往,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

歌词凝冻简洁,生动鲜明;旋律气势豪迈,充满深情。

《让我们荡起双浆》乔羽词,刘炽曲。

电祖《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五十年代中期。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二部曲式的童声合唱。

它描绘了新中国的花朵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欢乐景象。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最后一个问句:“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了幸福的生活?”巧妙地点明了歌曲的主题,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真挚情感。

全曲的音乐优美抒情,富于动感。

《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祖国颂梁祝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