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孔雀绿釉是什么? 明代孔雀绿釉特征?

168 2025-04-03 00:00 admin   手机版

一、孔雀绿釉是什么?

孔雀绿釉瓷器早在宋、元朝时就有烧造,但是以成化年间的翡翠绿为最佳,它突破了宋元时期的色调深谙的原始状态,所以认为这个时期的孔雀翡翠绿是最好的典范。谢谢

二、明代孔雀绿釉特征?

1.明代孔雀绿釉瓷器釉面薄厚不同,瓷质多为灰白胎。

2.明代孔雀绿釉瓷器改造了孔雀绿釉上釉方式,提升了釉面结合度,让孔雀绿釉瓷器不再容易脱落。

3.明代孔雀绿釉瓷器色泽青翠鲜艳,釉色深重葱翠,浅色孔雀绿釉瓷器呈现亮蓝色调。

4.明代孔雀绿釉瓷器通体有圆点状细小开片,这是鉴别明代孔雀绿釉瓷器重要方法之一。

三、孔雀绿釉断代方法?

断代方法:

1、绿釉瓷器最早在汉代出现,汉代的绿釉瓷器为铅绿釉陶,金代扒村窑和元代磁州窑出现了绿釉釉下彩褐彩的制作,元代景德镇烧制成了孔雀绿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种。

2、明代的绿釉以孔雀绿色釉为主,早期为颜色与瓜皮相似的瓜皮绿,永乐年间出现了淡绿色釉,但是清代康熙时期是绿釉烧制的全盛期,原有的瓜皮绿在清代康熙年间也是烧造最成功的。

3、此外清代出现了郎窑绿、鹦哥绿、松黄绿、鱼子绿等多个种类,其中郎窑绿也叫苹果绿、苹果青、绿朗窑,它是郎窑红的窑变产品。

四、磁州窑孔雀绿釉特点?

孔雀绿釉在清朝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它在外观上有三个重要特征:

第一个重要特征是:釉色青翠 亮丽,在中国古代陶瓷釉中极为少见。中国古代以铜着色的绿色釉彩品种很多,例如唐三彩、邛崃窑以及长沙窑的绿色釉彩等,它们的色调各不相同,但没有一个能够和孔雀绿釉相比。有些孔雀绿釉绿中带蓝,有人称之为“孔雀蓝”,一般认为蓝色是钴的作用,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孔雀蓝多数与钴无关。

第二个重要特征是:釉层清澈,很少气泡、析晶和未熔釉料,例如在暂得楼展览会上展出的清康熙孔雀绿釉带盖梅瓶就是一例。

第三个重要特征是:釉面密布鱼子纹大小的细密开片,很有特色。

五、明代孔雀绿釉价值多少呢?

从近些年世界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纪录看,明以前的青花孔雀绿釉器物均未见有拍卖纪录,1989年5月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了一件明宣德的外施孔雀绿釉,内刻双龙纹盘,拍卖成交价374万港币,由此可见明青花孔雀绿釉盘的经济价值了。

由此可见孔雀绿釉的烧制成功于明成化年间,但从传世的实物看,以明正德时为多,以清代康熙朝极盛。

明正德时期的孔雀绿釉,突破了宋元时期色调深暗的原始状态,釉色如孔雀羽毛般鲜艳青翠,是正德时代釉器的典范。

六、宋代孔雀绿釉执壶特点?

宋代孔雀绿釉创烧于北宋年间的磁州窑。北宋灭亡时,大量的窑工南迁,其中有一部分来到了吉州永和镇,迅速促进了吉州窑的发展,使吉州窑进入了鼎盛期。

根据冯先铭先生《中国陶瓷》记载,吉州窑始创于五代时期。入宋以后吉州窑有极大的发展,北宋时期主要仿制景德镇窑的青白瓷。南宋为吉州窑的大发展时期,烧制的品种有黑釉、酱釉、青釉、白釉和绿釉等品种。所出土的绿釉陶枕、绿釉印花鱼纹、缠枝菊花纹小碗,有烧制工艺来说,具有北方磁州窑特征。磁州窑观台遗址大量烧制此类低温铅釉陶瓷,其制作过程均属两次烧成,先烧生坯,然后拣选正品上釉,在经低温烘烤而成。

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其独创的“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饮誉中外。洒釉、虎皮天目等也是吉州窑的标志性品种。绿釉的烧制并不多,像这样的孔雀绿釉就更为稀少。绿釉瓷属于低温铅釉。主要器型有盆、枕、碗、盏、碟、长颈瓶、壶、三足炉、器盖和建筑饰物等,以枕为多。胎质粗松。主要纹样有弦纹、蕉叶、乳钉、缠枝牡丹和水波纹等,均系釉下刻画或压印。瓷枕以北部各窑堆积发现最多,这类瓷枕在江西修水、临川和丰城等地均有发现。

南宋吉州窑孔雀绿釉婴戏牡丹纹直口胆瓶鉴定要点

1.胎底粗松,胎土含沙。从修足来看,是慢轮修足,可见大量不规整的旋痕,底足中心见淡淡的火石红。

2.釉水较厚,釉色不均,介于蓝和绿之间,又成老化明显,呈果冻胶状。右下划花流畅,绝无拖泥带水,可见当时的工匠技法娴熟。

3.此瓶裂纹细密,手摸翘起发麻,最为难得的是,在纹片的开裂处,出现了大量的白色析盐,如点点白霜覆盖在瓷器的釉面上。

4.肉眼基本不见气泡,用40倍的放大镜观察,釉面下大小气泡分布疏朗,釉面通透,可看见胎体上黑色的杂质。釉表面的白色析盐,经放大后成晶体状。

七、孔雀绿釉起源于什么时候?

瓷器釉色名亦称“法翠釉”、“翡翠釉”、“吉翠釉” 。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起源于宋、元民窑,最早见于宋磁州窑。明成化时,景德镇窑烧制成熟。孔雀绿釉,烧制方法有二:

(一)以素胎直接挂釉烧制,釉面易开片剥落;

(二)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釉面剥落者少。孔雀绿釉色有深浅两种:深者色葱绿,釉色鲜明艳丽;浅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

八、清代孔雀绿釉六棱大茶壶出自哪个窑口?

清代孔雀绿釉六棱大茶壶出自御器厂。

御器厂是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明洪武年间始设于江西景德镇。明代一般由宦官充任督陶官;清初由工部、内务府派员,或由江西巡抚主管。乾隆以后,以榷九江关使管理,并以饶州同知、景德镇巡检司监造督运,遂成定制。所产瓷器称“官窑器”。

九、包头博物馆的黄釉浮雕介绍?

黄釉浮雕神话故事纹陶樽

汉代 包头市九原区召湾47号墓葬出土

陶樽高22厘米,口径18.3厘米,足高1厘米。樽为筒状,壁微斜,口径略大于底径,变体博山式盖,盖缘有二条曲折弦纹,子母口,三雕蹲熊足。近口沿、底部有一周山峦,每周山峦控制在2.5厘米宽带纹内,樽腹部布满浮雕。内容有上古神话、瑞禽怪兽、甲胄武士、舞蹈戏乐图等6组。陶樽出土时已破碎,粘对复原后,器形完整,图案清晰,光泽莹润。

此樽浮雕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思想和意识,它以登仙了道,长生不死为主题,配以神话、祥瑞和宴乐内容,说明了西汉中晚期,阴阳五行、黄老思想、神话传说、谶纬迷信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仍占重要地位。

整个樽体造型美观,古朴浑厚。雕饰构图严谨,写实中略带夸张,繁缛中层次分明,具有独特的艺术和装饰风格。

十、唐代鲁山黒釉拍鼓的所属博物馆是?

唐代鲁山黒釉拍鼓

此鼓通体黑釉,两边口径造型不同,一头口腔硕大,一头口腔直沿短小,据考证小头口径向下,立于地面,用于拍打,可称此为拍鼓。现收藏于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腰鼓广口,纤腰,鼓身凸起弦纹7道。通体以花釉为饰,在漆黑匀净的釉面上显现出片片蓝白色斑块,宛如黑色闪缎上的彩饰,优美典雅。此腰鼓造型硕大规整,线条柔和,纹饰奔放,通体漆黑明亮的黑釉与变幻多姿的蓝白色釉斑相互衬托,如云霞飘渺,似水墨浑融,装饰效果很强,堪称传世唐代瓷器中的精品。

腰鼓,又称拍鼓,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木腔乐器,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不仅被吸收进唐乐,且又烧制成陶瓷腰鼓,别具特色。

这件拍鼓是唐代花釉瓷制品,它釉面上的彩斑装饰,打破了唐瓷器“南青北白”的格局,晕开了千年惊世的美丽。

唐代有多地出产花釉瓷,故宫博物院的这件花釉瓷拍鼓,究竟是何地所出呢?它在很长时间内一直都是个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