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康县的历史
太康县
太康县位于本省东南部,涡河上游,豫东平原。属周口地区。面积1761平方公里,人口126.06万。辖23个乡(镇),761个行政村。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5746米。涡河以南及城西部为黄泛区,冲沟较多。河流16条,长441公里,主要河流涡河长56公里。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量554.8毫米,全年无霜期204天。
国内生产总值22956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32元。现在耕地171.45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油菜籽、花生、芝麻、黄红麻;森林覆盖率为14.2%;主要树种有泡桐、杨树、槐树、榆树等。主要中药材有二花、红花。
境内公路总里程389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2.1公里。有国道106、311线穿过,全长97公里;省道1条,全长22公里;县乡道全长270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1公里;桥梁96座,2723延米,20个乡公路晴雨畅通,752个行政村通汽车。地方铁路神郸线经境内39公里。
寿圣寺塔,明代,位于城西南高贤集。黉学,汉代,为官办学校,城内黉学街路北。方城遗址城西北13公里王集乡方城村。陶田岗遗址在城西北韦庄。
二、栈桥的历史谁知道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到青岛来的游客如果没有去看一看栈桥,那就等于没来青岛。
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尽头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翘角重檐建筑端庄地安坐于碧波之上,在海岸周边众多欧式建筑衬托下,尤显别致。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钢混结构。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蹭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花木扶疏,青松碧草,并设有石椅供游人憩坐,观赏海天景色。桥西侧立有华灯,入夜如株株玉兰盛开。
栈桥可以说是与青岛同龄的建筑,当年清朝的钦差大臣李鸿章要到青岛(当时称胶澳)来巡视,按李鸿章的级别他应当坐大型官船,但当时的青岛只是一个小渔村,根本没有停靠大型官船的能力,所以就临时修了一个港口,后来几经翻修,并一直使用。这就是栈桥的原形。解放后,在胶州湾修建了大型深水良港(现在是亚洲最大的货柜码头),栈桥失去了做为港口的使用价值,几经改建后,变成了现在的模样,现在栈桥的桥头的回澜阁是一个小型的展览馆,经常举办一些美术、摄影及其它艺术展览。桥身供游人参观并停靠旅游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岛。
栈桥距青岛火车站仅0.5公里,交通便利,并通有2、5路电车和6、8、25、26等路公交车。
三、青岛栈桥历史
青岛栈桥(Zhan Qiao Pier )又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市重要标志。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总兵衙门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长200 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成为货运码头 。1901年5月扩建,北段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并将桥面向南延长至350米,延长部分为钢架木面结构,增铺轻便铁道,以利运输。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青岛市政当局投资25.8万元扩修,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桥身延长至440米,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了0.5米,并在南端增建了个字形防波堤,堤内新筑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
四、哥白尼的日心说历史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之前,“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的结构不断地进行着思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哲学家提出了地球在运动的主张,只是当时缺乏依据,因此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这个学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用来愚弄人们,维护自己的统治。因而“地心学”说被教会奉为和《圣经》一样的经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的破绽。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提出。这次运动也被称作第一次哥白尼式革命。这次革命,使得人类第一次感到了尴尬,因为日心说的提出彻底使西方人子认为自己居住地是宇宙的中心这个想法崩溃,而自己是上帝的子民和选民也不成立,自己是上帝选为的万物灵长的说法也不成立。哥白尼的日心说使得基督教尴尬,也使得人类自身尴尬。
五、辽宁省笔架山有多少年历史了?
笔架山
位于锦州市东南35公里天桥镇朱家口村东南海中,距海岸1.8公里,高78.3米,总面积1平方公里。从海岸望去, 孤峰高耸,犹如一只毛笔插入海中,故得名笔架山。又因其东部海中还有形似笔架的小山,故又将此山称为大笔架山。在大笔架山和北岸之间有一条潮汐冲击而成的卵石小路,长1620米,宽9米,俗称“天桥”。“天桥”随着潮水的涨落而时隐时现,成为锦州八景之一。 大笔架山的建筑群建于民国初年,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真人观、吕祖亭、太阳殿、三清阁、万佛堂。这些建筑全部用花岗岩砌筑,殿阁内的佛像均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堪称楼阁建筑之上乘。阁中现存大小汉白玉石佛43尊,供奉道家、儒家、佛家,为三教合一的寺庙。 笔架山风景优美,建筑群匠心独特,近年来成为辽宁省著名的旅游胜地。笔架山风景区休娱乐场所的建设已具有相当规模;岸边有游乐园、海滨公园;梦兰湾度假村有宾馆饭店、外商别墅、购物市场;海上有垂钓、竟舟、滑翔翼降落伞等项目,可以满足人们食、住、行、游、购、娱和会议等到多方面的需要,是旅游度假的理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