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赤道到两极气温变化规律是什么
由于太阳辐射是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所以,就整个地球来说,气温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不过这个规律往往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在同一纬度上,温度并不一定相等。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海陆间的温度相差很大。
赤道到两极的气温变化是由高到低,因为赤道的日照光线强,直射面积大,所以比较热,而两级是刚好相反的。
二、g从赤道到两极变化
海拔高度对g的影响很小,几乎不会变化。
地球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也不过8.8公里高度,对于地球而言非常微小,g的变化对应也非常小。
实际上,纬度对g的影响更大。从赤道到南北极,随着纬度升高重力加速度也不断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地球在不断沿着赤道旋转,在赤道处的物体一部分重力加速度被向心加速度分担走了
三、从赤道到两极两条经线间距离有什么变化
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多少?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需要24小时,这样地球上每隔15度经线的地方时,相差一小时,即15度对应一个小时60分钟。因此,地球上每隔1度经度的两地地方时,对应的时间差为四分钟。
四、从赤道到两极点长度
赤道经度一度相距111公里。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赤道跨的经度是东、西经度各180度。共360度。所以:40000÷360≈111公里(千米)。
经度一度的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随纬度升高而递减。赤道为111公里。南北纬60度为55.5公里。极点为零。
五、从赤道到两极的旅游路线
错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形成的原因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变化,也引起水分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水热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自然带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变化,东西方向延伸。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六、由赤道到两极
由赤道向两极重力加速度是变大的。
重力加速度是由于物体受到的重力而产生的。物体在重力越大处重力加速度也越大。
而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还有一个分力指向物体所在緯度圆的圆心充当物体隨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
在赤道处,物体离地心最远,万有引力最小。它的一个分力向心力最大,另一个分力重力最小,所以重力加速度最小。
在两极处,物体离地心最近,所受万有引力最大,,而它的一个分力向心力最小,所以另一个分力重力最大,重力加速度也最大。
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规律(ruleofterritorialdifferentiation)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