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道暖流形成原因?
赤道附近纬度低,太阳直射角大,全年直射时间长,热量丰富,所以温度高,都是暖流。
看洋流的流动方向,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就是寒流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就是暖流
因为低纬度地区阳光入射角大,被吸收能量多
而高纬度地区阳光入射角小,被吸收能量少
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温高,为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之所以会成为寒流是受到南极洲的影响,具体原因如下:
1、南极大陆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南极大陆气候终年酷寒,地面上常年覆盖着很厚的冰雪;在极地冰原气候的影响下使南大洋海水温度较同纬度北半球要低;同时,源于南极大陆的极地东风不仅使高纬度的海水南流且还夹带着大量的冰块。据统计,重量在10万吨以上的冰山约有218300座,总体积17900万立方千米;这些浮冰在南大洋大量吸收海水热量,使海水温度进一步降低。
2、西风漂流分布在南纬40度~60度的海域,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年太阳辐射总量少。其次,又由于西风漂流正好在南半球温带多雨带,多锋面雨、气旋雨,阴雨天气较多,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进一步减少,据统计,仅为80-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同时,夏季(1月),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公转角速度较快,夏季时间较短,即使是夏季海水温度也不超过10℃。因此,西风漂流具有寒流的性质。
二、北赤道暖流形成原因?
在赤道北侧,由于该暖流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而形成的自东向西推进的洋流,因而属于风海流,与由于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南赤道暖流合称“信风流”。其基本特点是:从东向西流动,横贯大洋,水温高,盐度低。
北赤道暖流为北半球洋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洋流有寒暖流之分,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长期定向风的推动。洋流是地球上热量运转的主要动力,其对气候的影响特点是: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北赤道暖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团活动而发生的间接影响。因为北赤道暖流是它上空气团的下垫面,它能使气团下部发生变性,气团运动时便把这些特性带到所经过的地区,使气候发生变化。北赤道暖流与周围环境交换时失热降温,而其所流经的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气得热增湿,从北赤道暖流获得能量。
三、北赤道暖流与南赤道暖流合称为?
合称信风流。
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北的称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称为南赤道暖流。
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至中纬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
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极地环流。
四、为什么南赤道暖流会越过赤道?
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北面的称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称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南半球洋面开阔(受风的影响更大),所以南半球形成的秘鲁寒流比北半球形成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强,所以转化为暖流也强.因此使太平洋的南赤道暖流比北赤道暖流更宽更强,把赤道逆流挤到北半球。而在赤道两侧,属赤道无风带,洋流受风的影响较小,所以赤道逆流在上述原因影响下,偏向赤道以北。
五、南北赤道暖流形成的过程?
南北赤道暧流的形成是海水受信风的吹拂而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发生偏转而形成的。
赤道暖流是风海流。在赤道两侧是信风带(以北半球为例),北半球的东北信由北向南从副热带高气压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向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偏(西偏),带动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的由东向西流动就形成了北赤道暖流。向西遇到大陆阻挡大部分向北流去,受偏向力和西风影响又成为西风漂流(在太平洋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到大陆东岸又向赤道流去,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南半球由于偏向力左偏则形成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低纬环流对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侯,和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太平洋南赤道暖流的强弱变化会引起南美洲、大洋洲、亚洲、甚至非洲气候的异常。
洋流有利于航行,是世界重要的航线。在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六、南赤道暖流影响几个国家?
南赤道暖流影响多个国家。原因是南赤道暖流是太平洋洋流的一部分,从东印度洋流入太平洋后一直向南流,直到赤道附近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向西偏北流,最终流入秘鲁附近海域。南赤道暖流的存在会改变这些国家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除了秘鲁,南赤道暖流还会影响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马、墨西哥等国家。与此同时,它还会对周边的陆地带来一些影响,比如改变降雨分布、影响气温等。因此,南赤道暖流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一两个国家,而是涉及到整个南美洲沿海地区。
七、暖流形成原因?
海洋下垫面的性质是不均一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冷、暖洋流上。洋流的形成有许多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定向风的推动。世界各大洋的主要洋流分布与风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洋流流动的方向和风向一致,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热带、副热带地区,北半球的洋流基本上是围绕副热带高气压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在热带由于信风把表层海水向西吹,形成了赤道洋流。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遇到大陆,便向南北分流,向高纬度流去的洋流为暖流,向低纬度流去的洋流为寒流。
湾流是世界上第一大海洋暖流,如闻名世界的墨西哥湾流。墨西哥湾流虽然有一部分来自墨西哥湾,但它的绝大部分来自加勒比海。当南、北赤道流在大西洋西部汇合之后,便进入加勒比海,通过尤卡坦海峡,其中的一小部分进墨西哥湾,再沿墨西哥海湾海岸流动,海流的绝大部分是急转向东流去,从美国佛罗里达海峡进入大西洋。这支进入大西洋的湾流起先向北,然后很快双向东北方向流去,横跨大西洋,流向西北欧的外海,一直流进寒冷的北冰洋水域。它的厚度200米~500米,流速2.05米/秒,输送的水量
比黑潮大1.5倍。
湾流蕴含着巨大的热量,它所散发的热量,恐怕比全世界一年所用燃煤产生的热量还要多。由于它的到来,英吉利海峡两岸每1米长的土地享受着相当每年燃烧6万吨煤所发出的温暖。如果拿同纬度的加拿大东岸加以对照,判别更为明显: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可低到-10℃,而同纬度的西北欧地区可高到10℃。
东澳大利亚暖流
太平洋南赤道暖流约在东经170°、南纬23°附近的西分支。它沿澳大利亚东岸南下,再沿新西兰西岸转向北,最后汇入西风漂流。其流速约为0.2—0.8米/秒。
八、暖流的形成?
海洋下垫面的性质是不均一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冷、暖洋流上。洋流的形成有许多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定向风的推动。世界各大洋的主要洋流分布与风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洋流流动的方向和风向一致,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热带、副热带地区,北半球的洋流基本上是围绕副热带高气压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在热带由于信风把表层海水向西吹,形成了赤道洋流。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遇到大陆,便向南北分流,向高纬度流去的洋流为暖流,向低纬度流去的洋流为寒流。
湾流是世界上第一大海洋暖流,如闻名世界的墨西哥湾流。墨西哥湾流虽然有一部分来自墨西哥湾,但它的绝大部分来自加勒比海。当南、北赤道流在大西洋西部汇合之后,便进入加勒比海,通过尤卡坦海峡,其中的一小部分进墨西哥湾,再沿墨西哥海湾海岸流动,海流的绝大部分是急转向东流去,从美国佛罗里达海峡进入大西洋。这支进入大西洋的湾流起先向北,然后很快双向东北方向流去,横跨大西洋,流向西北欧的外海,一直流进寒冷的北冰洋水域。它的厚度200米~500米,流速2.05米/秒,输送的水量
比黑潮大1.5倍。
湾流蕴含着巨大的热量,它所散发的热量,恐怕比全世界一年所用燃煤产生的热量还要多。由于它的到来,英吉利海峡两岸每1米长的土地享受着相当每年燃烧6万吨煤所发出的温暖。如果拿同纬度的加拿大东岸加以对照,判别更为明显: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可低到-10℃,而同纬度的西北欧地区可高到10℃。
东澳大利亚暖流
太平洋南赤道暖流约在东经170°、南纬23°附近的西分支。它沿澳大利亚东岸南下,再沿新西兰西岸转向北,最后汇入西风漂流。其流速约为0.2—0.8米/秒。
九、东澳暖流形成的原因?
东澳大利亚暖流也是属于风海流,但它的流向受海陆分布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形成原因是太平洋的南赤道暖流在向西运动中受到澳大利亚大陆及附近岛屿的阻挡改变流向,向南叫东澳大利亚暖流。它是南赤道暖流的延展,而南赤道暖流是典型的风海流,所以它也是风海流。虽然有密度的成分,但不是主要原因。然而它流向的改变是受到陆地的阻挡而改变,并且和海岸大致平行,所以也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同时地转偏向力也参与其中。
东澳大利亚暖流来自赤道海域,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澳大利亚东海岸降水较多,是主要的农林地区。
十、赤道低压带形成原因?
其实赤道低气压和副热带高气压的形成是因果关系,同理极地高气压和副极地低气压也是这样.
赤道低气压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地区年接受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地球表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地表形成低压,既赤道低气压.上升后的空气向南北运动,在副热带地区下降,在地表形成高压带.极地高压则和之相反.四种气压带的成因分别是热和动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