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94 2025-03-27 16:47 admin   手机版

一、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二、非洲的地域分异规律?

以自然景观为例

非洲大陆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非洲自然带大体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纬线延伸,经线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三、秦岭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西以秦岭为界,东以淮河为界,北边为北国,南边为南国。

四、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现象各组成部分及整个的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是指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各级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按一定的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狭义的是指陆地表面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的分异。

五、地域分异规律是什么?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规律(ruleofterritorialdifferentiation)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六、秦岭南北坡地域分异规律?

秦岭南坡属陕南气候,温度略高于北坡,南坡流下的水流入河道汇入汉江,北坡的水流入河道汇入黄河。

七、中国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格局,分异过程和原因:

1、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表现为从南到北植被分布依次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这是以不同纬度之间热量差异为基础而形成的。

2、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在我国主要表现为由沿海到内陆的植被分布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这是以海陆位置的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为基础形成的。

3、垂直地带性差异,是由于海拔的高低而导致的热量的差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能得到热量也越少。因此,垂直地带性差异的表现与从赤道到两极分异相类似,只不过是将这个表现是垂直而不是水平的。

扩展资料:

中国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1、区域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

2、地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地势自西而东构成三级阶梯:西部有世界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由极高山和高原面组成,有“世界屋脊”之称。

3、地貌

中国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巫山和横断山等山脉。

4、河流

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澜沧江、怒江、闽江、钱塘江、韩江、鸭绿江、图们江、汉江、湘江、赣江、浊水溪、南渡江、滦河、弱水、疏勒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及京杭大运河、灵渠、胶莱运河、里下河等运河。

5、气候

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类型,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气候带。

八、阿尔泰山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阿尔泰去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南北坡自然带有差异。

由于纬度位置高,阿尔泰山山麓自然带为温带半荒漠草原和寒温带草原,再往上有南北坡差异,南坡为草甸—高山垫状植被—苔藓地衣—积雪冰川带;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更好,从下往上为山地针叶林—高山刁状植被—苔藓地衣—积雪冰川带。

九、流域的地域分异?

地方性分异是中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它的主要表现为有序性和重复性。

有序性指在地方地形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梯度有规律地依次更迭,可称为生态系列,或称为地球化学联系,重复性即复区性,由于近期发育历史相同,几个小流域内各自然单元重复出现,组成多次重复的组合。

十、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

赤道长度: 40,076千米 子午线长度(也就是“地球南北极距离”): 40,009千米 极半径长度: 6,356.8千米 赤道半径长度: 6,378.2千米 扁率: 1/298 面积:510,000,000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长度: 6,371千米 体积:1,083,230,000,000立方千米 总体来看,从两极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6,356.8km(千米);比从赤道上到地球中心的距离6378.2km短21.4km。扁率为1/298。赤道一带稍微凸出,赤道本身也有点扁,南北半球也不对称,加上表面凹凸不平,应该说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不过由于地球体积庞大,这些表面的起伏和整体比起来仍极其微小,所以在太空中看,仍是一个圆球。

但如降到低空,透过大气和海洋,这时看到的固体的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犹如一个干皱了的苹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