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南极科考船视频

来源:www.yingdongcun.com   时间:2023-07-03 17:03   点击:27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南极科考船视频

中国对南极的探索始于1984年。当时,中国第一支南极洲考察队的591人乘坐中国自行制造的远洋科考船“向阳红10号”前往南极。邓小平同志为首次中国南极科考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自1985年2月10日,中国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南部设立长城站以来,30多年来,中国每年都会进行南极科考活动。在南极的气候及气象、极地冰雪、低温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物理方面,中国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在极地陨石研究方面,中国和美、日等极地科考强国同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南极科考航线

南极无航线的原因是:南极是大陆,大陆冰川、外围有离岸风、西风漂流!南极(英语:south pole)是南极点周围地区的统称,包含南大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总面积约6500万平方公里,其大陆部分是全球唯一无永久居民的大陆。

三、南极科考船从哪里出发去南极

南极洲目前有多个科学考察站,包括多项国际合作的科研考察站。以下是南极洲五个常见的科学考察站:

1. 麦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位于南极洲罗斯岛的麦克默多海湾,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运营的最大的南极洲科研基地。

2. 亚当斯岛站(Adams Station):位于南极洲布鲁斯海的亚当斯岛。该站成立于2004年,是世界上首个由中国控制并管理的南极科研站。

3. 昭和基地(Syowa Station):位于南极洲东部的昭和大陆,是日本国家极地研究所建立的南极科研站,成立于1957年。

4. 诺里斯岛站(Palmer Station):位于南极洲的诺里斯岛,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运营的南极科研站之一,成立于1968年。

5. 普里兹湾站(Prydz Bay Station):位于南极洲的普里兹湾,是中国构建的首个南极科学与考察基地,该站从2019年开始运行。

以上是南极五个常见的科学考察站,具体顺序视考察活动的需要和地理位置而不同。

四、南极科考船叫什么名字

中国以前用的是乌克兰生产雪龙号,2018年下水的雪龙号二,我国自行研究设计生产的

五、南极科考船内部

中国南极科考站现在有五个,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1、中国南极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简称长城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西南,乔治王岛南部。站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占地面积2.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0米。

2、中国南极中山站。

中国南极中山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于1989年2月26日建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3、中国南极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简称昆仑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名称公布于2008年10月18日,位于南极大陆内部冰穹A最高点西南方向约7.3公里处,海拔4087米,是中国第一座、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科考站,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4、中国南极泰山站。

中国南极泰山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于2013年12月26日开始建造,2014年2月8日上午11时正式竣工并开站运行。

5、罗斯海新站。

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岛上举行了罗斯海新站。

六、南极科考船聚集港口

南极圈没有不冻港。

首先,南极圈以内是南极大陆,南极大陆本身就没有港口。

其次,不冻港形成的条件是冬季要有暖流经过,这要港口才不至于结冰。比如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就有一些不冻港,是北大西洋暖流延伸扩散的作用。

七、南极科考船用的是什么燃料

各国南极考察站虽然在房屋保暖上下了很大力气,但房屋本身不会产生热量,需要另外安装取暖设备。

由于考察站通常24小时发电,较大型的考察站一般采用室内电暖气取暖,这种方式安装和维护简便易行,可以随意控制温度,干净清洁,有时考察站大多数电力用在了取暖方面,气温低时发电机负荷过重,使用不当还容易引发电气火灾。

有些考察站采用燃油锅炉作为取暖的主要设备,类似于我国北方普通的暖气,这需要额外安装和维护取暖设备,但不容易发生电气火灾等事故,减少发电机负荷。

有些小型的夏季考察站只有简易的燃气取暖设备,在室内用专用燃气暖气燃烧罐装液化气或天然气,但需要注意通风换气,随时注意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八、科考船到南极需要多长时间

世界各国南极科考站一览

俄罗斯(8个):

米尔尼站(常年站、澳洲南极洲领地、1956年)

东方站(位于寒级科考站、常年站、伊丽莎白公主地、1957年)

新拉扎列夫站(常年站、施尔马赫绿洲、1961年)

青年站(与白罗斯共建、常年站、恩德比地、1963年)

列宁格勒站(常年站、维多利亚地、1971年)

别林斯高晋站(常年站、维多利亚地、1971年)

俄罗斯站(常年站、玛丽伯德地、1981年)

进度站(夏季站、拉斯曼丘陵、1988年)

阿根廷(7个):

奥尔卡达斯站(建立最早的科考站、常年站、劳里岛、1904年)

圣马丁站(常年站、巴里岛、1951年)

布朗海军上将站(夏季站、南极半岛、1950年)

卡里尼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53年)

马兰比奥海军准将站(常年站、西摩岛、1969年)

埃斯佩兰萨站(常年站、霍普湾、1975年)

贝尔格拉诺二号站(常年站、科茨地、1979年)

美国(6个):

阿蒙森-斯科特站(位于极点科考站、常年站、南极点、1957年)

帕尔默站(常年站、昂韦尔岛、1968年)

塞普尔站(常年站、埃尔斯沃斯地、1973年)

麦克默多站(规模最大的南极科考站、常年站、罗德岛、1956年)

伯德站(夏季站、玛丽伯德地、1957年)

西南极冰盖分区站(夏季站、西南极冰盖、2005年)

智利(5个):

阿土洛普拉特舰长站(常年站、格林尼治岛、1947年)

贝纳尔多·奥伊金斯将军站(常年站、南极半岛、1948年)

冈萨雷斯·维德拉站(夏季站、帕拉戴斯港、1951年)

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总统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69年)

胡里奥·埃斯库德洛教授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94年)

中国(5个):

长城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85年)

中山站(常年站、拉斯曼丘陵、1989年)

昆仑站(夏季站、冰穹A、2009年)

泰山站(夏季站、伊丽莎白公主地、2014年)

罗斯海新站(恩克斯堡岛、2018年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3]

德国(4个):

格奥尔格·冯·诺伊迈尔站(被诺伊迈尔2号站取代、毛德皇后地、1981年)

诺伊迈尔2号站(被诺伊迈尔3号站取代、阿特卡冰港、1992年)

科嫩站(夏季站、毛德皇后地、2001年)

诺伊迈尔3号站(常年站、阿特卡冰港、2009年)

日本(4个):

昭和站(常年站、东翁古尔岛、1957年)

瑞穗站(已关闭、瑞穗高原、1970年)

飞鸟站(无人值守观测地、毛德皇后地、1985年)

富士冰穹站(常年站、毛德皇后地、1995年)

英国(3个):

西格尼站(夏季站、西格尼岛、1947年)

哈雷站(常年站、布伦特冰架、1956年)

罗瑟拉站(常年站、阿德莱德岛、1975年)

印度(3个):

达克辛-甘戈特里站(被迈特尼站取代、毛德皇后地、1984年)

迈特尼站(常年站、施尔马赫绿洲、1989年)

巴拉提站(常年站、拉斯曼丘陵、2012年)

澳大利亚(3个):

莫森站(常年站、麦克罗伯特森地、1954年)

戴维斯站(常年站、伊丽莎白公主地、1957年)

凯西站(常年站、文森湾、1957年)

法国(2个):

迪蒙·迪维尔站(常年站、阿黛丽地、1956年)

康宏站(与意大利合建、常年站、冰穹C、2005年)

意大利(2个):

马里奥·祖切利站(夏季站、塔拉诺瓦湾、1986年)

康宏站(与法国合建、常年站、冰穹C、2005年)

韩国(2个):

世宗王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88年)

张保皋站(常年站、特拉诺瓦湾、2014年)

西班牙(2个):

胡安·卡洛斯一世站(夏季站、利文斯顿岛、1988年)

加布里埃尔·卡斯蒂利亚站(夏季站、迪赛普迅岛、1989年)

挪威(2个):

特诺尔站(常年站、毛德皇后地、1990年)

托尔站(夏季站、毛德皇后地、1993年)

乌拉圭(2个):

阿蒂加斯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84年)

鲁佩尔托·艾丽切尼贝尔蒂站(夏季站、南极半岛、1997年)

瑞典(2个):

斯维站(夏季站、毛德皇后地、1988年)

瓦萨站(夏季站、毛德皇后地、1989年)

白俄罗斯(1个):

青年站(与俄罗斯共建、常年站、恩德比地、1963年)

南非(1个):

萨那站(常年站、毛德皇后地、1997年)

捷克(1个):

门德尔站 (夏季站、詹姆斯罗斯岛、2006年)

巴基斯坦(1个):

真纳站(夏季站、毛德皇后地、1991年)

比利时(1个):

伊丽莎白公主站(世界首座温室气体零排放极地考察站、常年站、毛德皇后地、2009年)

波兰(1个):

亨里克·阿克托夫斯基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77年)

罗马尼亚(1个):

劳·拉克维泽站(常年站、拉斯曼丘陵、1986年)

保加利亚(1个):

圣克莱门特·奥赫里德站(常年站、利文斯顿岛、1988年)

芬兰(1个):

奥布站(夏季站、毛德皇后地、1988年)

乌克兰(1个):

沃拉德斯基站(常年站、加林德斯岛、1996年)

巴西(1个):

菲拉斯少校南极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84年)

秘鲁(1个):

马丘比丘站(夏季站、乔治王岛、1989年)

厄瓜多尔(1个):

马尔多纳多站(夏季站、格林尼治岛、1990年)

新西兰(1个):

斯科特站(常年站、罗斯岛、1957年)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1个):

世界公园站(不属于任何主权国家科考站、常年站、阿德里地、1984年)

备注:

2017年,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开始,此次有一项便是为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设做准备工作,经过综合考虑,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在罗斯海特拉挪湾的难言岛,预计2022年建成,名称尚未确定。

九、南极科考船长

尼摩船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生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呐喊过:“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这是尼摩船长的肺腑之言,如实地道出了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反映了对自由的追求。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自由对肮脏的大陆连“一寸土地也不靠近”。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制造并驾驶鹦鹉螺号,从南极到北极,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几乎游遍了海洋上的每一个角落。他利用鹦鹉螺号攻击侵略自己祖国印度的英国侵略者的军舰,利用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穷苦的民众,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正义的斗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去南极坐船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