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岛战役的失败,给日本海陆军打击巨大,在重大伤亡面前,日军不得不开始收缩防线,重猛亏新审视自己的军事战略,根据太平洋战场的不同情况分成了南、中、北地区,并分别进行了调整。 南太平洋地区方面 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指赤道以南的太平洋地区。包括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斐济群岛、萨摩亚群岛等。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战区分布 瓜岛战役后,日军大本营内部认识到日军己经无法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行动,战争的主动权已经落入美军之手。面对美军在南太平洋战场上不断增强的军事力量,日本只能改变原先在南太平洋地区的进攻态势,逐渐开始研究采取防御为主的战略。为此,日军陆海军大本营便于1942年12月25日的作战联合会上开始就南太平洋地区的防御问题开始讨论。 陆军意见:陆军参谋本部对南太平洋未来的防务预案认为作战方向选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新几内亚岛,而在所罗门群岛则主要加强防御,而且由于美军的拦截,远距离海上补给已经不可能,应选择运输距离较近,补给较容易的南太平洋地区所罗门群岛北部为第一道防御线。即以当时的南太平洋地区的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和新爱尔兰岛为第一线进行防御。对于中部所罗门群岛的新乔治亚岛与科隆班加拉岛,陆军参谋本部则认为补给较为困难,因此便不认为应加强此地防御。 陆军防御重点想放在新几内亚岛 海军意见:海军军令部的预案是将主要作战方向选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所罗门群岛,而且「 ”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北部的新乔治亚岛一线设置为日军的主防线,尽可能进行前沿阻敌,遏制美军作战飞机威力圈向日军纵深延伸,确保拉包尔等日军重要军事基地的防卫。 陆军防御重点想放在所罗门群岛 最后双方互相妥协,得出一致方案。决定把南所罗门地区的新侨治亚岛与伊莎贝尔岛定为主防线,新侨治亚岛与伊莎贝尔岛以南的防御将由日本海军负责。随后在1943年3月22日,陆军参谋本部与晌知梁海军军令部联合发布了新的《东南方面作战陆海军中央协定》,将南太平洋地区防御方案正式化。 具体措施: 1.调整兵力。把瓜达尔卡纳尔岛撤退下来的第17军调到所罗门群岛北部地区,在日本海军的配合下担负防御任务。而所罗门群岛南部的防御任务由海军第8特别陆战队负责。第8特别陆战队下辖第6特别海军陆战队、第7海军特别陆战队、第19设营队、第21设营队以及第17设营队和第131设营队,共计6121人。 2.构建岛屿防御体系。由于日军的作战思想是增强岛屿防御,因此构建并增强陆上防宴运御体系是重中之重。日军在北部与南部所罗门群岛地区沿滩头和地形险要处修筑了大量地堡,每个地堡都有3、4层原木夹杂着6到8英尺的风化珊瑚构成顶盖可抵御美军重炮轰击,此外在地堡上设置有几个步枪射击孔和一个机枪射击座可供机枪手射击,而且在地堡之间设置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壕,可供各个地堡相互联系。在浅滩后方,则构筑有坚固的火炮掩体,掩体内部配备有230mm大炮,可对滩头进行火力封锁。一旦美军登陆,这些火炮体系与机枪掩体将会立即对美军登陆部队开火。 吕宋岛遗留日军地堡 3.大力建设机场。陆基航空兵执行对进攻美军的轰炸任务是日军进行军事战略调整的措施之一。由于南太平洋地区作战,航空兵扮演重要作用,是打击美军舰队与为日军军队提供火力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瓜岛作战中海军舰载机部队损失惨重。为了压制住美国在南所罗门地区瓜岛上的仙人掌航空队,就必须扩建2、3个航空基地,以供第6航空飞行师团使用,因此,日军大本营与海陆军方面决定在所罗门地区的蒙达与克列班达罗和雷格诺修建机场。 中太平洋地区方面 中太平洋地区在地理上主要是指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地区。日军占领的马里亚纳群岛以及加罗林群岛以及马绍尔群岛以及吉尔伯特群岛都属于中太平洋地区。 马绍尔群岛位置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并不是很重视中太平洋地区的岛屿防卫,进入1943年以后,随着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开始大举反攻。日本大本营开始研究在太平洋地区取「 ”确保要域”战略的防御战略,即以日军在南太平洋重要基地腊包尔为核心建立一条防线,北起中太平洋地区的吉尔伯特群岛与马绍尔群岛,南到南太平洋的布干维尔岛,以这条防线进行全面固守,阻止美国海上力量对这些地区的进攻。 战略思路。日军把中太平洋地区的日军将进攻为主的战略改为以岛屿防御为中心的防御战略,将中太平样地区的日军所占岛屿由原先的飞机侦察基地改为吸引与拖延进攻美军部队的堡垒,为日本联合舰队主力集中兵力与美海军决战创造时间。 具体措施: 1.增加兵力。设立第三特别根据地队,并将第6特别陆战队与第7特别陆战队以及第2特别陆战队纳入第三特别根据地队,让其负责中太平洋地区吉尔伯特群岛以及瑙鲁等岛屿的防务,已增加该地的防御兵力。第三特别根据地的司令部与主要兵力2500余人将部署于塔拉瓦环礁,其余兵力则部署于马金及其吉尔伯特群岛其他岛屿。 「 ”吉尔伯特群岛方向和南鸟岛派遣南海第4守备队(以炮兵1个大队3个步兵大队为基干)和南海第2守备队(以步兵3个大队与炮兵1个大队为基干,共约600人),增援吉尔伯特群岛和南鸟岛。” 2.设立岛屿迎击地带。派出工兵部队在中太平洋地区进行防御工事的修筑,这些防御工事多布置于海滩之上,且异常坚固,难以摧毁。例如,在中太平洋地区的塔拉瓦环礁上日军工兵早已在岛上四周修筑了三层防线。 在沙滩和浅滩地区,日军工兵布置了大量三脚架与钢筋与铁蒺藜,专门应对敌军登陆艇的攻击。在海滩上工兵则构筑了四英尺高的海堤。这道海堤多用圆木与沙石和椰子木构筑,极其坚固,只有使用重炮才能摧毁。在防线后方,则构筑了许多火炮掩体。日军利用钢筋水泥构筑大量的火炮掩体,有堑壕与后方相通。工事里则配有大量大口径火炮: 「 ”8英寸岸防炮4门,14厘米岸防炮4门,80毫米岸防炮6门,75毫米口径山炮10门,70毫米榴弹炮6门,75毫米高平两用炮8门,37毫米野炮9门,「 ”95式”轻型坦克7辆13毫米口径高射机枪27挺13毫米机枪4挺。” 工事里的火炮和机枪可以对美军登陆部队进行攻击,控制登陆航道。此外,在工事掩体后方,则构筑有半地下掩体。这些掩体大多用钢筋混凝土与圆木构筑,极其坚固,完全能抵御美军炮火的进攻。日军希望利用日军陆上兵力依托已建造的强大防御工事,将进攻美军阻击于海滩之上,防止美军扩大登陆场。 日军海岸大炮 3.也大力修建机场。在1942年10月开始在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环礁和瑙鲁岛和马绍尔群岛的布拉温、奎泽林及米利修筑航空基地,并于1943年1月到3月相继完成。随后便令第22航空队,145架飞机进驻该地。 「 ”第22航空队将与增援的第24航空队主力和第23航空队和第26航空队之一部一起负责吉尔伯特群岛与马绍尔群岛的空中防卫。” 日军希望中太平洋的航空实力得以加强,达到削弱进攻美军舰队的目的,为日军主力舰队与美军舰队决战提供帮助。 北太平洋地区方面 北太平洋地区在地理上的概念是指北回归线以北到白令海峡的广大太平洋地区。例如美国的阿留申群岛与千岛群岛都属于北太平洋地区。 北太平洋地区是太平洋战争次要战场 北太平洋地区的阿留申群岛西部的阿图岛与基斯卡岛在1942年6月被日军占领之后,遂成为威胁美军太平洋正面,并阻止美军袭击日本本土的战略前哨。但是由于北太平洋地区的基斯卡岛和阿图岛与美国的北方领土阿拉斯加距离很近。因此,在日军占领阿图岛与基斯卡岛后,美军便密切注意日军在阿留申群岛的动向,经常派军舰与飞机和潜艇对阿图岛和基斯卡岛进行抵近侦察与轰炸。 进入1943年,由于日本海军在瓜岛战役后遭到削弱,已无法支援遥远的北太平洋方向。另一方面,随着美军反击攻势的到来,日军在阿留申群岛方向面对的压力更加强大。 「 ”美军甚至派出载有2个师的兵力的运输船队向阿留申群岛驶来,并在1942年一1943年初占领了阿达克岛和阿姆奇特卡岛(后者位于基斯卡岛东南约65英里处)。” 并在两岛上修建了机场,并立即让其陆基战斗机与轰炸机进驻机场,因此随着机场与飞机的进驻,美军就切断了日本本土与日本占领的北太平洋基斯卡岛与阿图岛之间的海上运输线。 面对这种危急形势,日军大本营经过分析整个北太平洋地区日军形势与美军敌情之后,于1943年2月颁布了《北太平洋的作战指导纲要》以及要点,决定对北太平洋地区的日军进行军事战略调整,该要点有以下三项: 「 ”第一,坚决确保阿留申群岛西部地区;第二,命令日军联合舰队第5舰队司令长官细萱戍子郎中将指挥的、担任阿留申群岛西部地区防御任务的北海守备队(指挥官(陆军峰木十一郎少将)改归北方军指挥(司令官靠诩疽焕芍薪•,第三,命令北方军与海军部队进行相互协同,确保阿留申西部地区不受美军的侵犯。” 由此可见,日军已经在北太平洋地区阿留申群岛奉行防御为主的军事战略,希望强化军事防御,来保证北太平洋地区阿留申群岛西部的日占地区。 日军的战略调整的特点 从上面的太平洋的军事战略制定与军事调整措施可以看出,瓜岛战役之后曰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战略调整与此前的日军在太平洋的军事战略调整相比较,瓜岛后的日军军事战略调整存在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是以岛屿防御为核心,收缩防线,执行以防御为主的战略。通过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构筑坚固的防御地带,从而达到削弱进攻敌军的目的。例如,在南太平洋地区是以新几内亚群岛所罗门群岛为防御核心。通过再岛屿地区构筑坚固防线,来拖延削弱敌军的进攻。在中太平洋地区是以马绍尔群岛以及吉尔伯特群岛、加洛林群岛为核心。在北太平洋地区是以西阿留申群岛为核心。因为这些岛屿多位于美国与其他地区的海上交通线,日军在这些地区通过增强防御兵力以及加强地面防御等手段,就可以以增强其抗登陆能力,以弥补日军水上作战力量与航空兵力量的不足。将美军挡在以上地区,阻止美军向日军占领地区纵深进攻。 第二,日军的军事战略调整充分重视了水面舰艇与航空兵与潜艇的使用。由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面积广阔,势必会爆发日美之间的海上冲突,因此掌握制空权与制海权异常重要,掌握了制空权与制海权,日军就可以打击美军运输线,攻击美军船只,阻碍美军的军事行动。 可以说日军的军事战略调整特点是以通过加强防御,以弥补自己海空军事实力的不足,并利用海空军与潜艇部队相互配合来打击敌军。 日军军事调整中的缺点 一是日本海军与陆军在太平洋地区防御问题上产生的争议。例如,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的防御问题上,日本陆军所罗门地区的军事防御重点在北部地区,而海军的防御重点在南部地区。这造成北部兵力达到3.5万人,而南部兵力只达到1.3万人,造成南部所罗门地区防御兵力不足。 二是这些日军进行防御的岛屿大部分距离日本本土较远。例如,阿留申群岛距离日本北海道5000公里,中太平洋的吉尔伯特群岛与马绍尔群岛以及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也距离日本本土较远,由于日军己失去制海权,一旦遭到美军与同盟国军队的进攻,将会难以获得人员与军事物资的补给。 综上 瓜岛战役之后,日军执行防御为主的战略。由此,日军的岛屿陆上防御兵力显著增强,改变了军事战略调整前兵力显著不足的情况,并依托坚固岛屿防御设施坚守岛屿,以形成迎击地带,抵抗削弱进攻的美军部队。此外空中力量也得到增强,但是增长速度并不大,而且由于与美军部队激烈的空战而损失量巨大,难以形成空中迎击力量,也就难以在军事调整之后与美军的作战中发挥大的作用。 引用资料: 《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Z]》,东京:朝云新闻社, 1979; 《东南方面海军作战[Z]》,东京:朝云新闻社,1979 ; 《南太平洋陆军作战[Z]》,东京:朝云新闻社,1979。 参考资料: 《论战时日本的对美战略》,梁芹,2011; 《西南太平洋岛屿战场对太平洋战场的贡献》,汪诗明,2006; 《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国海军战略》,吴歆文,1998; 《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张廉君,1983; 《太平洋海空战兼论太平洋战争的分析》,朱贵生,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