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深圳天文台在哪

来源:www.yingdongcun.com   时间:2023-10-01 11:13   点击:16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位于南澳西冲的市天文观测系统工程完工,可为大运会提供气象配套服务

对于很多天文爱好者来说,深圳没有天文台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记者从市建筑工务署了解到,深圳天文观测系统工程已完工, 深圳人拥有自己的第一个正规天文台,填补市民的遗憾。

位于南澳天文观测条件良好

记者昨天来到龙岗区南澳街道山雹西冲穿鼻岩,也就是规划中的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境内,探营刚完工的深圳天文观测系统工程。市建筑工务署工程师介绍,该工程已顺利完成施工,并且通过竣工验收,准备移交使用单位市气象局。

市天文观测系统工程占地面积29763平方米,概算投资2400万元,由上山道路、山上建筑及配套设施组成,周边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天高云淡,远离城区夜间无城市灯光影响,可提供较佳的天文观测条件。园区道路包括一条长2公里左右、宽4米的上山园区道路及1200米左右的石级台阶;山上建筑包括天文观测场、天文业务中心及业务值班中心,将配置天文望远镜、太阳望远镜、光谱仪、太阳辐射观测系统、射电望远镜、网络通讯系统等设备,目前设备正在采购中。

将为大运赛事提供服务

气象部门透露,该工程是集天文观测、气象观测、海洋观测、学术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基地,启用后可以高精度连续监测深圳地区的各种天文气象,有利于监测深圳地区的各种气候变化,减缓天气事件对市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提高深圳城市现代通信、导航、电视传播、输电等高科技领域应对灾害天气的能力。

与国家标准站按照国家标准设置的检测仪器相比,该工程具备多个“自选”动作,包括海洋、陆地、雷电等多类别的监测项目,尤其是在大运会期间,可提供针对赛艇、沙滩排球等多项体育赛事提供不同的气象资讯,成为大运会气象配套服务项目。

该工程的建成,将对天文知识在深圳市民中的普及具有重大意义,在满足专业监测的前提下,将有限度向市民开放,并设网上共享天文台系统,让市民在网上了解天文观测情况。

位置:南澳街道西冲穿鼻岩

占地面积:29763平方米

山上建筑物:天文观测场、天文业务中心和业务值班中心

投资:2400万元

功能:高精度连续监测深圳各种天文气象

小贴士

国内主要天文台一览表

台名 所在地

上海天文台上海市徐家汇

上海市松江县余山

云南天文台云南省昆明市

陕西天文台陕西省临潼

北京天文台北京沙河工作站

紫金山天文台江苏省南京市

台北市立天文台 台北市圆山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石华

通 讯 员 梅林

9月2日,华南地区第一个天文台———深圳西涌天文台建成启用,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这个天文台与国内其他天文台相比有何特色?运行之后有哪些功能?市民是否可以进入参观?羊城晚报记者在西涌天文台正式开放前先行一探究竟。

楼顶望远镜,能自动巡天

8月31日,记者前往西涌天文台。在山下远远望上去,一个银色的球体在太阳下反射着亮光,沿着深圳郊外的西涌穿鼻岩崎岖的山路爬行20分钟后,就到了西涌天文台。

同行的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天文观测部负责人梅林向记者介绍,2004年4月深圳市人大代表肖幼美等11名代表,提交了建立天文观测站的建议,经政府、专家讨论审批后,于2008年11月正式施工。占地2.97万平方米的西涌天文台里,既有古代天文仪器的微型模型,也有各种天文知识的科普图画,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三楼顶部的60cm光学望远镜———拱起的圆顶有一道裂缝,看上去更像一个机器人,而操控这个机器人的则是二楼一台电脑。“这台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月球表面的陨石坑。”梅林说。据介绍,这台光学望远镜具有自动巡天、优良的成像质量、高精度指向跟踪、网络控制等高技术性能,空间分辨率达到0.25角秒,相当于能够看清8公里以外的一根头发,配以高性能CCD能够探测到19等暗星,比人眼看到的要暗20万倍。该望远镜主要用于开展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观测以及太阳系内小行星的搜寻。

国内排第七,照例是圆顶

据梅林介绍,国内天文台很多,但是真正算上规模的也就是六七家,主要有北京天文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海佘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台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天文台。“从规模上来说,西涌天文台在国内应该排在第七位左右,从设备仪器上来说,西涌天文台60厘米光学望远镜,其口径和观测能力在国内厅弯专业望远镜中排名在前十位。”

相逗伏帆比国内的天文台,西涌天文台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业务上。梅林告诉记者:“国内天文台大多是用于天文观测和研究,而西涌天文台配备光学望远镜,将天文和气象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满足天文观测的需求,而且能够观测深圳上空的大气,对温室气体等排放起到检测作用。”

记者在网上搜寻各地的天文台,发现各地的天文台建筑都是圆顶,西涌天文台也不例外,是依传统还是有科学依据?梅林称:“天文台并非都是圆顶,也有一些三角形的,但是天文台建在山顶上,面对四面八方的来风,三角形的顶部抗风性能就会差一些,受力也比较少。另外,圆顶的建筑在顶部会开一道缝,将天窗打开后便于用望远镜观测,因为圆形是360度的角度,要能观测到全部的天空就只能用圆形。”

选址有讲究,造价不算高

西涌天文台距离市区75公里,沿途山路崎岖,对于想去参观的市民来说非常不便。梅林解释说,选址是经过了专家的实地测量后才定下的。“天文台选址首先是要海拔高,灯光污染少,远离市区、工业区和高大建筑物。天文观测台周围的温度不能太高,温差不能太大,像市区那种柏油路都能出现水蒸气的抖动,是不能建天文台的,而穿鼻岩这一带比较符合建天文台的条件。”

西涌天文台总投资6246万元,梅林坦言仅天文望远镜本身就很昂贵,“以西涌60厘米光学望远镜为例,现在造价在15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而北京天文台LAMOST望远镜高达上亿元,国外先进的哈勃天文望远镜的造价高达25亿英镑”。

除了天文望远镜花钱甚多之外,选址也是影响天文台的重要因素,“选在西涌穿鼻岩山顶,位置较偏,造价也高,如果选在市内莲花山,成本就会低很多,但是不利于天文台的观测。”梅林告诉记者,世界上公认的三个最佳天文台台址都是设在高山之巅,夏威夷莫纳凯亚天文台海拔4206米;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海拔近3000米;以及大西洋加那利群岛的天文台也在海拔2426米高的山顶。相比来说,西涌天文台的造价还是比较低的,为什么不能增加投入,建设更好的天文台呢?梅林坦言:“再增加投资数十亿,和现在的观测能力也差不多,深圳现有的观测条件不是增加投资就能提高的。”

气象是特色,服务大运会

西涌天文台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天文观测系统,也是国内首家天文与气象观测相结合、实地观测与网络虚拟观测相结合的观象台。建成后的天文观测基地与海上气象探测平台将为大运会提供相关气象信息服务,大运会结束后,天文观测基地与海上气象探测平台将作为一个永久性的观测站投入使用,完成城市气象、天文、海洋、地质等相关观测任务。

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毛夏此前曾介绍说,作为2011年深圳大运会气象配套服务项目的天文观测系统工程,由上山道路和山上建筑组成。与国家标准站按照国家标准设置的检测仪器相比,该工程具备多个“自选”动作,包括海洋、陆地、雷电等多类别的监测项目,尤其是在大运会期间,可针对赛艇、沙滩排球等多项体育赛事提供不同的气象资讯,成为大运会气象配套服务项目。

记者获悉,秋冬是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时节,根据深圳的地理位置,西涌天文台下半年将计划组织三次天文科普观测活动,包括木星观测摄影和双子座流星雨观测等。鉴于场地条件有限、位置偏远,天文台将通过预约,有组织地开展天文科普活动,每次观测科普活动大约可以接受20-30位左右的市民参加,更多的市民和爱好者可以通过网站分享观测到的天象。梅林告诉记者:“届时天文爱好者既可在网上看直播,也可以在电视上接收天文台提供天象视频拍摄信号源,收看多渠道直播。”

(发自深圳)

位于南澳西冲的市天文观测系统工程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