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道速滑的路线?
起跑线和终点线与直道成直角并为彩色线,线宽不得超过2厘米。起跑线从板墙开始,向场地中心延伸,长度相当于直道的实际宽度。
终点线从板墙开始,向场地中心延伸,长度相当于直道的实际宽度。
终点线从板墙开始,向场地中心延伸,长度相当于直道的实际宽度加1.5米。
在起跑线上,从跑道内侧50厘米起,每隔1.3米用直径2理的圆点标志起跑位置,起跑线内侧设置1块红色起跑标志点,每条弯道设置7个黑色标志块。
二、如何看懂短道速滑比赛?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先分析一下赛道数据
从前面答友 @ForDreamForMorn 提供的赛道信息来看,弯道刚好是一个半圆弧,两个弯道合一起就是一个半径为8.5米的圆,赛道内边界半径为8米,而计入比赛路程的弯道长度为3.1415×8.5=26.704米,这样直道与弯道刚好相切,运动员按半径为8.5米的圆弧出弯道时可以直接沿切线方向滑出,不用再刻意调整滑行轨迹,于运动员最有利。
短道成年男子个人世界纪录:
500米39.5秒,平均速度12.7米每秒,45.6公里每小时,
1000米是76.6秒,平均速度13.1米每秒,47公里每小时,
1500米是128秒,平均速度11.8米每秒,42.5公里每小时,
3000米是272秒,平均速度11米每秒,40公里每小时,
3000米接力是235秒,平均速度12.8米每秒,46公里每小时,
5000米接力是389秒,平均速度12.9米每秒,46.3公里每小时,
就平均速度而言,500米、1000米和接力赛的平均速度极为接近,只有1500米和3000米的长距离比赛的平均速度有10%的下降
单圈最快速度数据没有从官网查到,从专业队员处获得的信息是单圈111米用时6.6秒,平均速度17米每秒,61公里每小时,刚好超过高速公路最低限速60公里每小时,与上面的平均速度有较大的提高
不过比赛是从静止开始的,所以最快速度一定高于平均速度是很正常的,而个人比赛时运动员一般有起跑阶段、保持阶段、加速冲刺阶段,所以冲刺阶段达到17米每秒的高速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可以维持一圈甚至数圈;
运动员从起跑到冲刺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速度变化以 加速、匀速再加速最有利,除非体力等个人特殊原因,中间不至于出现明显减速再加速的过程,即使是从直道进入弯道,速度会尽量保持不变,而不会出现明显降速,因为以12米每秒的速度通过弯道只需要2.3秒左右,如果以17米每秒的速度通过则只需要1.6秒左右,而且在弯道处大幅降速,反而不利于保持重心稳定,因此在过弯道时保持匀速是最佳策略;
以男运动员体重75公斤来算,以12米每秒的速度通过半径为8.5米的弯道,需要的向心力为1271牛,相当于运动员体重的1.8倍(135千克);如果速度提升到17米每秒,则向心力增加到2550N,相当于运动员体重的3.6倍(270千克),与前面相比直接增加了一倍;而且运动员在过弯道时需要不断交叉脚,所以这个向心力主要是由单脚提供,而且双脚交叉频率越快,单脚需提供的向心力将越大;
由t=s/v可知,运动员提高成绩,除了提高速度之外,还可以减少实际通过的路程,但运动员在单个直道上通过的距离不会小于计入比赛距离的26.705米,而弯道内边界的半径是8米,实际计入比赛距离时是是以8.5米的弯道半径计算的,所以运动员要减小实际行走的路程,只能在弯道处下功夫。
如果运动员能将过弯道的半径控制到8.1米,则每个弯道只需走25.446米,减少1.3米,大概减小用时0.07-0.11秒,每圈节约用时0.15秒-0.22秒,而目前女子个人500米(四圈半,9个弯道)世界纪录只比之前的纪录提高了0.399秒,男子个人500米世界纪录只比之前的纪录提高了0.079秒
那么要想将过弯道的轨迹半径从8.5米缩小到8.1米,需要做到哪些呢?
首先需要增大向心力,75公斤的运动员以12米的速度通过半径8.1米的弯道,向心力1333牛,只比之前增加了62N,大概是6公斤物体的重力;如果以17米每秒的速度通过,则需要的向心力为2676N,也不过增加了126N,相当于13公斤物体的重力;增幅均为5%左右
看起来增幅很小,好像对于专业运动员并不是很难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
运动员过弯道时的实际轨迹并不是圆弧,而是由交叉脚踩出的割线形成的,如果要缩小轨迹半径,需要提高交叉脚频率,同时,还要将重心尽量向里收,脚上实际承担的力也将远大于前面计算的数值(具体数据我不会计算,需要建模高手)
如果将过弯半径增加到9米,那么与8.5米相比,单向心力即可降低5%,如果与8.1米相比,则可减少超过10%;
对于顶级运动员来说,增加5%的力道与节省5%的力道之前的差距,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
高中水平的计算,在此献丑,贻笑大方了。
三、短道速滑项目?
短道速滑是在周长为111.12米的赛道上进行的滑冰比赛,由于比速度滑冰的400米赛道短,因此被称为短道速度滑冰。由于根据通过终点线的顺序决出胜负,因此相对于力量和耐力,该项比赛更要求技术与爆发力。冬季奥运会上进行男子、女子共8个小项的比赛。
比赛方式
一般情况下,500米、1000米等短距离比赛由4名选手同时出发;1500米以上的长距离比赛由6-8名选手同时出发
只有每场比赛获得前2~3名的选手才可以进入下一轮比赛,因此比起记录,排名更加重要
由于赛道较短,且由多位选手同时滑行,因此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身体接触,但是推挤其他选手或阻碍前进路线的行为将被视为犯规
禁止脱离跑道、降低速度、冲撞、踢出局
违规被取消资格的选手将无法进入下一轮的比赛
男子比赛
个人项目:500米、1000米、1500米
团体项目:短道速滑男子接力5000米(以团队的方式进行)
女子比赛
个人项目:500米、1000米、1500米
团体项目:短道速滑女子接力3000米(以团对的方式进行)
四、短道速滑原理?
短道速滑最重要的是占位和过人。
短道速滑的占位分为:起跑占位、身体占位和弯道占位等。
短道速滑的过人原理 利用进出弯道及直道中段的三个有利区域超越,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从内、外侧过人。
短道速滑起源于加拿大,当时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爱好者常到室内冰球场上练习,随之产生了室内速度滑冰的比赛。20世纪初,短道速滑逐渐在欧洲和美洲国家广泛开展。1975年,国际滑冰联盟成立短跑道速度滑冰技术委员会。1981年起,开始举办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1988年,短道速滑在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被首次列为冬季奥运会表演项目,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将短道速滑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五、短道速滑缩写?
短道速滑的全称是短跑道速度滑冰,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是在长度较短的跑道上进行的冰上竞速项目。短道速滑比赛场地的大小为30×60米,场地周长111.12米,直道宽不小于7米,弯道半径8米,直道长28.85米。比赛运动员的用品和滑冰运动员的用品一样,主要由冰刀和鞋子、冰刀养护用品和防护用具组成。
六、短道速滑终点?
短道速滑比赛以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论胜负,冰刀刀尖第一个越过终点线的运动员成为比赛的胜利者。一般进行三到四轮,接力比赛分为半决赛和决赛两轮进行。短距离和接力4人(队)一组,长距离6人(队)一组。
接力比赛通常每人每次滑一至两圈进行替换,替换采用推接方式在直道上进行。比赛还剩三圈时,发令员鸣枪示告,最后两圈一般由1名队员完成。
七、短道速滑含金量?
短道速滑接力项目含金量最高。
相比个人而言,接力集体项目更能反应一个国家短道速滑的整体水平,纵观我国个人项目比较突出,也仅仅是男女500米,女子1500米成绩比较突出,但是在接力项目上,成绩就没有韩国队成绩突出,韩国队整体水平都比较强,近年来我国的接力项目成绩进步明显。
八、短道速滑金牌?
北京时间10月24日,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比赛全部结束,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国队大丰收,拿到2金。本次比赛,中国队一共拿到2金2铜,奖牌榜排名第3,韩国队第1,荷兰队第2。不过,韩国队、荷兰队和中国队都是2金。其中,韩国队奖牌总数最多!可以看出,在短道速滑方面,各队的竞争都很激烈,中国、韩国、荷兰实力接近!
九、短道速滑教学?
短道速滑的教学:
短道速滑加速的方法是加大蹬冰的力量、幅度和收腿收刀的速度以及身体重心向左右移动、两个手臂前后摆动的幅度。
短道速滑滑行的原理主要是靠蹬冰为量来完成克服身体重心阻力该完成的,如果想要加速那么必须要增加当兵的力量幅度和两腿交替蹬冰的频率
十、短道速滑装备?
短道速滑训练装备有安全头盔、耐切割手套、护腿、比赛服、连身服、护膝、冰刀和护颈,这些是短道速滑的运动中必不可少的装备,只有做好全副武装,才能在运动中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害。
安全头盔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头部受到伤害,在短道速滑过程中,速度就已经是很快的了,稍不留神,就容易受到比平常高出很多倍的伤害,除了头盔,容易受伤的膝盖与脖颈,也都有专门的防护工具,可见,短道速滑的危险性还是很高的。
冰刀的作用就是为了缩小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加上人的重量,就可以更加快速地在冰面上移动,对于角度的掌握,也是根据脚掌的角度移动而发生变化的,选手在训练过程中,还要学会一些技巧,比如:侧身急停、倒滑等,这些技巧的掌握,跟脚上的冰刀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