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典范。拙政园我去过不下百次,最难忘情的是西部的与谁同坐轩。
与谁同坐轩,也就是我们习惯称之为“扇亭”的小建筑,面向别有洞天的月洞门,静立水畔,极为雅致,有说不出的风韵。与清风明月同坐,多有诗情画意,但是也能感觉到文人内心深处的清高与孤独。
扇亭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拙政园西部旧名“补园”,为张履谦购得,悉心重建后所命名。张履谦因经营盐场而发家,但是祖先是制扇起家的,建一扇亭,以示不忘祖先之业。此外张履谦母亲的娘家是苏州的制扇世家,所以她的母亲也擅长于制扇,并且一生珍藏了百余扇。这个扇亭也是为母亲而建,见扇亭如见母亲。张履谦后代也多爱扇成癖,所以后人对这个扇亭尤其偏爱。看来这个小小的扇亭是张氏家族的象征,也是母爱的象征了。
拙政园精致的建筑不胜枚举,我独爱扇亭。每次去扇亭,我都会和朋友说,这是绝佳的框景。人站到扇亭后面去,墙上一个空的扇框,人的笑脸正好作扇面,头顶是姚孟起的篆书匾额“与谁同坐轩”,古朴苍劲,两侧是木刻楹联“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整个拍下来,是一幅图。一幅古典建筑与现代游客构成的完美图画,画中巧含苏轼的词和杜甫的诗。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主人的建筑构思的巧妙。
苏州园林处处是艺术,处处是文化,值得我们一生细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希腊蓝洞海水为什么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