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是什么珊瑚
这个是飞盘。不过状态不太好了。 所属类别】 珊瑚软体类 石珊瑚目 【详细介绍】 分布: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特徽:珊瑚体呈圆形.骨骼厚且扁平,口沟处常隆起,躯体内有许多分布均匀的隔片,边缘的齿形虽小.但清晰可见,棘为颗粒状.底部肋片与肋片之间具凹窝。 习性:喜欢居住在珊瑚礁中有碎屑堆椟的洼地上.属于群居性生物。 繁殖:采无性生殖,当它受到外力切割或斩挖时.其每片碎块都会再生出幼体,再生能力极强。 食性:捕食浮游生物及各种虾类。 水族箱环境:适合于水温22-24度,海水比重1.022,光照10000-30000流明中光带。
二、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是什么珊瑚礁?求解答。
大堡礁(英文: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它纵贯于澳洲的东北沿海,北从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以南,绵延伸展共有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有2900个大小珊瑚礁岛,自然景观非常特殊。大堡礁的南端离海岸最远有241公里,北端较靠近,最近处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在礁群与海岸之间是一条极方便的交通海路。风平浪静时,游船在此间通过,船下联绵不断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就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来猎奇观赏的最佳海底奇观。 1981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三、急需珊瑚礁的名称、类属、地理位置和特点!
珊瑚礁是石珊瑚目的动物形成的一种结构,这个结构可以大到影响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和生态条件。在深海和浅海中均有珊瑚礁存在,它们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其中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此外珊瑚礁还是大洋带的鱼类的幼鱼生长地。
科学价值
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珊瑚礁及其潟湖沉积层中,还有煤炭、铝土矿、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岩中发现有铜、铅、锌等多金属层控矿床。珊瑚灰岩可作烧石灰、水泥的原料,千姿百态的珊瑚可作装饰工艺品,不少礁区已开辟为旅游场所。
分类简要
达尔文根据礁体与岸线的关系,划分出岸礁、堡礁和环礁,根据形态分出台礁和点礁等类型。岸礁,沿大陆或岛屿岸边生长发育,亦称裙礁或边缘礁。
台礁
呈台地状高出附近海底,但无潟湖和边缘隆起的大型珊瑚礁,也称桌礁。点礁,即斑礁,是堡礁和环礁潟湖中的礁体,大小不等,形态多样。
2生活习性
其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世界上珊瑚礁多见于南北纬30°之间的海域中,尤以太平洋中、西部为多。按形态划分有:裾礁(岸礁)、堡礁、环礁、桌礁及一些过渡类型。据估计全世界珊瑚礁连同珊瑚岛面积共有1000万平方公里。珊瑚礁生长速度一般为每年2.5厘米左右。有些珊瑚礁厚度很大,系因珊瑚礁生长发育过程中礁基不断下沉或海面不断上升所致。
3形态特征
珊瑚虫是
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珊瑚礁
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地质时期的礁,在中三叠世以前的各时代,造礁生物种类很多;中三叠世以后,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为主,故统称为生物礁。地质时期的礁是与其同时代沉积层相比,垂向幅度较大的含有丰富造礁化石的碳酸盐岩体,也称古代礁。
珊瑚从古生代初期开始繁衍,一直延续至今,可作为划分地层、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标志。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50米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
希望采纳,谢谢~~~~~~~~~~~~
四、红珊瑚阿卡,沙丁,莫莫怎么区分?
区分阿卡和莫莫MOMO最重要的就是看质感和质地:阿卡珊瑚是玻璃一样微透的质感和质地,看上去有晶莹微透的感觉,珊瑚特有的指纹状纹路,在阿卡珊瑚表面,并不能很清晰的看出;MOMO 珊瑚是类似瓷器一样的瓷实质地,和阿卡AKA 珊瑚比,珊瑚表面特有的指纹状纹路要清晰一些,MOMO珊瑚可以水头不错,也就是很鲜活和光亮,但是MOMO珊瑚的质地不是用透来形容的,那是一种瓷实的质感,和阿卡珊瑚的玻璃质感有着很大的区别。
区分阿卡和沙丁最重要的一定就是看有无白心:不管是戒面、圆珠还是雕件挂件等等,沙丁没有白心,如果是阿卡的话基本都会看到白心,沙丁有时候也会有针尖大小的白点,或者颜色不均匀的白色痕迹,但这个些痕迹和阿卡的白心还是有区别的,比较好分辨。阿卡看上去有玻璃质感,透明度要高于沙丁,看上去更致密些;沙丁的虫洞或白点较之阿卡会少许多,表面相对更光滑,有蜡质光泽,莫莫颜色就相对要淡很多,有白心;沙丁中的牛血红的价格和顶级的阿卡又是不分上下的。
同等质量级别的三种红珊瑚,价格排列顺序为 阿卡 AKA >沙丁>莫莫 momo 。要注意的一点是珊瑚的价值并非只按颜色来区分的。
阿卡 AKA (主要产区:日本、少部分台湾)名称是从日文翻译过来,原意为红色,泛指红色的珊瑚。珊瑚常见为红色,其中红色的浓度不同,常见橘红、朱红、正红、深红、黑红。
莫莫 MOMO (主要产区:台湾)名称是从日文翻译过来,原意为桃子或桃子色,泛指为桃色的珊瑚。MOMO的颜色很多,从浅红到红色中间的过渡色系都有,一部分偏黄,一部分偏橘色。莫莫珊瑚的颜色跨度很大,常见白色、浅粉、粉色、橘粉、桃粉、橘红、桃红、朱红、正红。
沙丁珊瑚颜色类似阿卡,常见橘色、橘红、朱红、正红、深红,但是能达到阿卡珊瑚最深的颜色,也就是红的完全发黑的,也是不太能遇到。沙丁的主要产地是欧洲地中海撒丁岛附近的海域,因为经营者大多为意大利人,所以也有将沙丁称为“意大利珊瑚”的。
扩展资料
红珊瑚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无机质:高镁方解石、少量磷灰石,碳酸钙,碳酸镁,少量水,氧化亚铁,羟基磷酸钙。有机质:以角质为主。颜色深红、火红为主,还有桃红。呈树枝状。骨骼致密坚韧。摩氏硬度=3.5-4,不透明——半透明。原料光泽暗,抛光后为蜡状光泽,不耐酸,不耐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气体。
红珊瑚文化在中国以及印度、印第安民族传统文化中都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印第安土著民族和中国藏族等游牧民族对红珊瑚更是喜爱有加,甚至把红珊瑚作为护身和祈祷“上天(帝)”保佑的寄托物。根据历史记载,人类对红珊瑚的利用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有止血和驱热的功能,一些航海者则相信佩戴红珊瑚,可以防闪电、飓风,使风平浪静,旅途平安!因而,罗马人称其为“红色黄金”,使红珊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珊瑚饰品已在古埃及和欧洲的史前墓葬被发现。现代西方人把珊瑚与珍珠和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是西方的 “三月诞辰石”之一。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红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