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世界最危险的自然环境?

220 2024-01-11 01:59 admin   手机版

一、世界最危险的自然环境?

美国死亡谷

是海拔最低、最干燥、最炎热的地方。海拔-86米,盆地里的沙漠,1913年7月10日,气温记录达到56.7度,人在这种环境下会快速脱水,如果不能及时补水会有生命危险。

俄罗斯死亡谷

位于俄罗斯最东侧勘察加半岛,山谷中自然形成了硫化氢毒气,少量吸入就会致命,山谷中尸横遍野,任何生物进入都会迅速死亡。

奥伊米亚康

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小村落,最低温度记录在1926年1年26日达到-71.2度,也有人说达到了-77度。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是一种什么体验。

乞拉朋齐

位于印度东北部,海拔1480米。这里被称为“雨极”,在1861年7月单月下雨量达到9.3米。这是什么概念,以北京为例,年降雨量为6米。乞拉朋齐不是在下雨,就是在下雨的路上。

华盛顿山

这里是风速最快的地方,1934年4月12日在山顶测得风速103米每秒,而17级的台风才有60米每秒,在不到2000米的山顶,平均气温能达到零下40度以下,由于风特别大,身感温度在零下60度以下,和在珠穆朗玛峰山顶感觉一样。

罗布泊

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被誉为“地球之耳”“死亡之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中心,年降水量20毫米。这里曾经繁盛的楼兰古国,吸引了无数探险者。1964年至1996年,在罗布泊进行过68次的核试验。

比基尼环礁

是太平洋上的一处环礁,隶属于马绍尔群岛共和国。马绍尔由29个环形岛礁组成,总共面积只有上海的35分之1。当年美国在比基尼环礁上进行了66次核爆实验,对岛上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格鲁伊纳岛

是1942年英格兰在苏格兰买来的,之后在岛上进行生化武器实验,如炭疽杆菌炸弹等。虽然英格兰停止了实验,并对岛屿进行了治理,但还是没有人敢去。

波维利亚岛

当年黑死病在欧洲传播,威尼斯人采取了隔离手段,当时就把病人隔离在波维利亚岛。大概在100年前岛上的修道院改成了精神病院,40年后其莫名地关闭了,从此变成了无人岛。当时一直到传说看到了鬼魂在到处飘荡,这个岛是被下过诅咒的。

51区

是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处军事基地,是美国专门研究外星生物,不明飞行物UFO等。美国一直不承认51区的存在。

二、可可西里和亚马逊哪里更危险?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高寒缺氧,很多地方人迹罕至,大部分地区没有通讯信号。对人类来说非常危险。但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有野狼,野牦牛会掀翻汽车。

亚马逊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很多地方也没有通讯信号,林中多毒蛇,大蟒蛇,野兽,食人鱼等,蚊虫叮咬会传播病虫害,这些对人类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

三、可可西里和罗布泊哪个危险?

罗布泊比可可西里更危险。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罗布泊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地”。

四、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有哪些危险?

可可西里无人区非常可怕

可可西里无人区位于青藏高原上,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这里极端气候,地形险峻,缺氧和紫外线较高,极易造成人身安全问题

此外,无人居住,结束极旷野无人管理,各种野生动物在这里出没,人类生存难度非常大

如果你准备前往可可西里无人区,需要准备充足物资和装备,同时需要了解天气预报、动植物分布、安全出行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安全

五、罗布泊和可可西里哪个更危险?

都危险。

罗布泊自然环境恶劣,遍布荒漠、戈壁、风蚀等地貌,经年狂风肆虐、寸草不生,处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这块亚洲大陆上的“魔鬼三角区”,曾经吸引着无数探险家前往探秘,但进入之后,再也没有回来的人比比皆是。这些探险家 里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失踪的彭加木了。

可可西里无人区坐落在青藏高原北部,这里环境恶劣,荒无人烟。

尽管这里高海拔、严寒,气候恶劣,但是这里却是地球上难得的净土。纯净的天空,没有任何空气的污染,清澈的高山湖泊,到处穿越的野马和羚羊群们….十分难得的无人叨扰之地。

六、可可西里和西伯利亚哪个危险?

可可西里危险度相对高一些。可可西里是位于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交界处的一地理区域,面积约23.5万平方公里,海拔5000米以上,长年寒冷多风,高山缺氧严重,几乎没有植被,是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是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无人区。西伯利亚是亚洲最北部分地区,约1300多万平方公里。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上遍布针叶林,冬季漫长严寒,夏季凉爽短促、宜居指数极低,人烟稀少。

二者在自然环境上有相似之处,但西伯利亚虽生存环境恶劣,但有一定的生存资源,而可可西里却处处危机,随时随地能置人死地,危险系数比西伯利亚要高很多。

七、阿里无人区和可可西里哪个危险?

比起四大无人区,阿里无人区地处青藏高原西侧,在冬季的时候寒风凌冽,暴雪呼啸。夏季前来放牧的牧民撤走之后,方圆几百里都渺无人烟,只有高原上几处废弃的羊圈伫立在那里。气候环境也更为恶劣,是名副其实的地球“第三级”。

可可西里跨越青海和西藏,平均海拔在4500-5200米,全程1000公里,从青海格尔木不冻泉开始,花土沟结束,如果使用越野车自驾全程,那么需要6天的时间。可可西里最大的特色,就是温度低,降水少,大风多,野生动物多。

阿里无人区比可可西里无人区危险一些。

八、开车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危险吗?

当然危险。因为

一是高原反应厉害,那里平均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一般情况下会达到人体极限,

二是气温低下,那里常年积雪不化,冰天雪地,环境恶略,不利于人类生存生活,

三是那里是一望无际、人迹罕见的地方,野生凶猛动物多,会对人造成极大的威胁。

所以如果去那里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九、自驾游可可西里无人区会不会危险?

当然会有危险,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因为无人区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空气稀薄、气压低,远超于我们人体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以及零下20多度的严寒和凶猛的野生动物。

以下是网上拉的注意事项

可可西里注意事项

1、当地牧民的习俗观念与外地人很不一样,需注意。最好能有藏族向导通行,否则发生口角很难办。

2、若沿国道或青藏线前行,路况较好,普通小车即可胜任。若要下国道,走县级公路或直接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必须有足够可靠的越野车。不是越贵的越野车越好。长丰猎豹、北京吉普、丰田巡洋舰、帕加罗等比较合适。路虎之类的是垃圾,无人区若不慎抛锚,修都修不好。

3、野生动物普遍较怕人,但可可西里的棕熊和野牦牛是例外。若正面遭遇棕熊后果不堪设想。野牦牛若是成群的则没什么问题,若是拉单的公牦牛,千万不要去惹他,那是青藏高原战斗力最强的野生动物。猛禽如大鵟、草原雕之类的,不要动他的小崽子,否则他跟你拼命。这些猛禽的俯冲攻击随便能撕下你的一块肉。

4、带上厚衣服,青藏高原的夏天如内地的深秋,青藏高原的冬天就更不用说了。干粮带足,以防万一,若不行遇上大雪封山出不去你就知干粮的作用了。行车途中应观察前方天气,若黑云压顶最好不要冒险前行,应该及时找上附近宿站。

5、可可西里的食宿站环境普遍较差,若有洁癖最好自带睡袋帐篷,野外灯具为必须品。

6、学着乐于助人,比如看到别人陷车能帮就帮一把。原因很简单,你很有可能也会陷车。

7、尝试着接受藏族的饮食习俗是接近他们的一个好办法。虽然糌粑和开锅肉之类的东西你可能第一次适应不了,但是要试一试。准备一些小纪念品,送给招待你的牧民。他们是很淳朴的一类人,你会获得他们的盛情招待甚至超乎想象的回赠....

十、怎样评价电影《可可西里》?

请致以生命最大的尊重— 《可可西里》中的七个生死镜头

2004年,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上映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一个来自北京的记者尕玉的视角出发,讲述他前往可可西里无人区,跟随藏羚羊保护队队长日泰及队员们巡山,目睹了一幕幕藏羚羊被捕杀的惨烈画面之后,和盗猎分子周旋,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经历生死考验的感人故事。

其实在看之前做了很多心理建设,知道会难受、压抑、无助,然而真正进入这个世界,还是和之前想的大不一样。

电影的开头,便讲述了死亡,是藏羚羊的死,和巡山队员强巴的死。

电影的结尾,也讲述了死亡,是巡山队员的死,是主角日泰队长的死,

整个电影中,不断有生命离开,以不同的方式,埋葬在可可西里这样一个圣洁又可以吞噬一切的土地。

电影的叙事以时间为线展开,在越来越深入可可西里腹地,离盗猎者越来越近的过程中,无力感却一层层加深。

这些触动人心的场景,在电影中一次次挑战着我们的泪腺,也一次次触发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与认知。

第一幕 关于死

天葬

藏族有天葬的传统,于是在开篇提到的巡山队员强巴死后,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天葬的场景,只不过导演用了很短的篇幅以及非常隐晦的画面,让人感受了冰山一角。

有兴趣了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百度,或者真正走进藏区去体验,当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关于天葬的镜头 还是相当隐晦的

第二幕 关于生

一个人住三年

这个镜头让我第一次泪目,那句台词:阿旺在,盗猎的不敢来。

一个人,一座插着国旗的小房子,一个朝着逐渐远去的车队挥手的人。镜头越来越远,人也越来越小。

阿旺这一幕长镜头真的太嗑泪了

是什么让他坚守下去,在这无人的荒凉里,在这对生命极度严苛却危机四伏的世界里。

第三幕 关于死

547只藏羚羊

当500多具尸体就那么躺在光天化日之下,皮毛已被拨开,只剩下一地残尸余骨,任由秃鹫啃食。

面对这一幕,该愤怒,该悲痛,还是该无奈,该警醒。

这一刻的所有感官都不是愉悦的,藏羚羊本该有属于它的天葬方式,此刻却皮毛与骨肉分离,曝尸荒野。

队员们将藏羚羊尸骨火化 绕着火堆转经超度

547张缴获的藏羚羊皮

第四幕 关于生

剥皮子 一张五块钱

马占林,是巡山队员们最先抓到的“人质”,他们是帮着盗猎者剥皮子的人,也是最普通的牧民。

一张皮子能得到五块钱,这是他们的生计。

他们只是盗猎者的廉价劳动力,并没有什么远大的格局,不知道藏羚羊皮毛背后的暴利与杀戮,在他们眼中,剥皮子和放羊、放牛没啥区别,只要能挣钱养活一家老小,剥皮子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第五幕 关于生死

希望不要下雪

由于缺粮缺油,供不起那么多人的吃喝开销,队长日泰决定放走“人质”马占林他们,让他们自己走出可可西里,是生是死,可能都是他们的命了。

镜头再一次拉远 他们 能否活着走出可可西里

随着车子渐行渐远 几个人也越凑越紧

这一路上,不断有人告别离开,然而我们却不知这里埋藏的伏笔,告别的时候真的要用力一些,因为有可能就是最后一次。

因为队员达瓦生命危在旦夕,队员刘栋负责先将他送往医院,再返回和队长汇合。

在极度缺氧疲惫的状态下,刘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车开了出去,完成了抢救生命的任务,短暂的休整后再次进入可可西里,去支援队友,却不想这一次,却是有去无回。

仅剩的两辆车,行进途中一辆突发爆胎,只得留在原地等待刘栋的支援,而等来的,又是什么

尕玉的两次发问,日泰的两次回答,是宿命,是无奈,是对自然的祈祷,也是对生命的祈祷,然而可可西里,并没有听到。

我们以为走不出来的,走出来了

我们以为能走出来的,永远留下了。

第六幕 关于生死

活着走出去

刘栋死的那一幕,万籁俱寂。没有盗猎者,没有猛兽,没有高原病,没有暴风雪。

从一开始的拼命挣扎我们看到了他对生的渴望,那种发自本能地想要活下去的力量

然而到最后,只能坦然直面死亡,他的呼喊没人能听见,只有可可西里无情的漫天黄沙,巍峨而冷酷的雪山,见证了这个人生命的最后一刻。

被自然吞噬,死在可可西里无人的寂静里,镜头推远,一辆车,散落一地的箱子,甚至不仔细看,你都看不到他被埋葬的那个沙坑的痕迹。

桑吉在漫天风雪中,曾一度想要放弃,然而同伴的鼓励,互相扶持,让他们决定为自己的命运拼到最后,直到倒下的那一刻,依旧不放弃,只想要活着,活着!

马占林和老乡们,也在为着他们不被看重的生命而努力,

有人倒下了,其他人的第一反应是去扯掉他的围巾为自己保暖,在生死面前,我们已经无法评判什么对错。

第七幕 关于死

为了我的羊子

最终,日泰队长追到了盗猎者,然而此时只剩下他和记者两个人。

没想到牧民老头马占林,活着走了出来。

而日泰队长最终倒在了盗猎者的枪口下,临死时,深陷包围的他还要盗猎者交出枪跟他走,盗猎者问他为什么就抓他,他说,因为你打我的羊子

没有什么是非观的老马,选择了盗猎分子的一边,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保住命,面对死去的人,他只有无奈摇摇头,而面对还活着的记者尕玉,他告诉他跟着他们的脚印走就可以走出去。

他不想谁死,他只想自己活着

自己活下来了,才能去想别人的死活。

可可西里就这么平静地包容着世间的杀戮与生死,在它面前,任何生命都是脆弱的,然而他们却不懂得互相尊重与保护

影片中这段对话令人印象深刻,当记者问到日泰队长如何解决经费问题,是不是也卖皮子时,日泰队长说了这样一番话

关于索南达杰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人-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第一人

1994年1月18日,40岁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歹徒袭击,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无人区与18名持枪偷猎者对峙,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被可可西里-40℃的风雪塑成一尊冰雕,成为包括了藏族群众的所有热爱生命的人们心中的英雄。

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索南达杰保护站

最新消息

2020年9月14日,青海公安发布通报,玉树警方近日抓获一名参与枪杀杰桑·索南达杰的嫌犯。犯罪嫌疑人马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关于藏羚羊绒

在中国境外,1公斤藏羚羊生绒价格可达1000—2000美元,而一条用300—400克藏羚羊绒织成的围巾价格高达5000—30000美元。

藏羚羊绒制作的沙图什则是极品。几个世纪以来,印度的一些省份一直以来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就是买最珍贵的“沙图什”给女儿做嫁妆,越软越贵的沙图什披肩也是女性显赫地位的象征,一条质量较高的沙图什披肩在欧美市场可以卖到20000美金以上。

最新消息

2020年9月,青海格尔木市公安局发布通告,禁止一切社会团体或个人随意从格尔木前往玉树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非法穿越等活动。凡是出租车、私家车由格尔木载客前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一律必须先行前往公安机关进行备案。

写在最后

影片的结尾虽然是如此沉重,但是这几行字也带给了我们希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