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缅北地形地貌环境?
1、缅北地区指的是北部中缅边界的果敢、佤邦、克钦邦、掸邦和勐拉。其中,缅北地区的克钦邦以盛产翡翠玉石和硬木材闻名于世,世界上超过90%的翡翠产于克钦邦密支那地区。除此之外,克钦邦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通道,20世纪40年代修筑的中印公路进一步沟通了中、缅、印三国,故克钦邦有“缅甸的北大门”之称。
2、克钦邦是缅甸北部的自治邦,首都在密支那,地形是山地和平原,面积8.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8万,居民主要是克钦族、傈僳族。密支那是缅北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克钦邦最大城市。地当缅北铁路的终点,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附近的伊洛瓦底江宽约500米,有渡口可渡车辆。
二、滇桂黔地貌环境?
滇桂黔区域河流纵横,生物资源丰富,是珠江、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域生态系统脆弱,生态恢复治理难度巨大。同时该区域矿产资源富集,中国黄金在云南、广西众多。喀斯特地貌发布广,岩洞多,要多加保护生态环境
三、地质环境包括地貌吗?
不包括。
地质环境包括地面在内的地面以下的环境,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地质体和作用的总和。
包括各种岩、土及其中所赋存的水和矿产资源,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质地貌景观与现象。
良好的地质环境为生活和建设提供适宜和有利的条件;不良的地质环境则是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地质环境不良或人类活动使地质环境恶化,危及人类安全或给生产建设造成损失即成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负面影响的一部分。
四、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什么影响地貌?
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外力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貌最开始的时候,是在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下形成的,但是在形成后会受到流水、风、海浪、冰川等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的影响.
地貌的改变,会使这个地区的其他地理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也会发生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例:喜马拉雅山原来是古地中海,后来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造成地表隆起抬升.
影响地貌的有
气候:随着地形的抬升,气温随着山体海拔升高而升高,降水也会发生变化.
水文:本来是河流汇入这里的海洋,地形抬升后,这里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土壤:本来是海底的泥,抬升后随着海拔升高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到海拔5000米以上还有积雪冰川带.
五、雅丹地貌的自然环境特征?
雅丹地貌多发育于干燥地区,为风力侵蚀形成,外貌多是下小上大,外表型如蘑菇。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指风对干旱区的湖积或冲积平原吹蚀,形成的地面抄支离破碎的垄槽地形,维吾尔语称雅丹,意谓具陡壁之小丘。高起的风蚀土袭墩作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风向平行。近年来研究表明,暂时性流水的冲知蚀和湖水的侵蚀,也是雅丹形成的重道要原因之一。雅丹地貌以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
六、风蚀地貌的自然环境特征?
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
在干旱地区,由风和风沙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风蚀地貌,在大风区域常有广泛的分布,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
七、京北地区的环境和地貌特征?
京北地区是燕山脚下山地起伏,自然环境温度适宜,纬度是温带地带,所以京北地区也是优良的游避暑胜地。
这里的自然环境风光美丽,常年有着适宜的温度,在山区有着良好的绿化作用,空气质量优良,所以这里是广大旅游爱好者和避暑度假的优良景区。
八、地貌对于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假定地表没有地势起伏和地貌分异,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及由之转化而成的热量和地表温度状况应严格按纬度分布。实际存在的地貌分异显著改变了这一特点,导致山地阳坡与阴坡温度不相同,各高度层带的的温度更迥然相异,东西走向山地经常成为热量带界线;高原与平原比较,温度表现为“偏向极地”的特点,有时甚至低于其高伟一侧的平原温度,从而呈现所谓温度南北倒置现象。即使迎风坡与背风坡也可显示温度差别。特定地貌条件下发生的焚风常使背风坡温度高于同海拔迎风坡。山地与高原在气温垂直递减规律作用下常形成“冷岛”,盆地和河谷相反,成为“热岛”。
二、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山地的屏障作用及迫使湿润气流上升凝结使降水集中发生在迎风坡,而背风坡往往成为雨影区。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东西两侧和喜马拉雅山南北两翼降水量的悬殊差异即使地貌影响降水量的明显例证。山地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内随高度上升而增加,一方面与温度垂直变化一起构成气候的垂直变化,另一方面也使山地降水量高于附近平原,因而成为湿润区的多雨中心和干旱、半干旱区的“湿岛”。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乞拉朋齐和中国台湾火烧寮多雨中心的形成具有特殊地貌背景,天山与祁连山是干旱区内湿岛的典型,吐鲁番盆地与横断山干旱河谷则可谓“干岛”的代表。
三、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
海拔与坡向不同常形成不同植被类型乃至生态系统的事实,几乎在任何山地都可能发生。显然,山地地貌的复杂性变化将最终导致生境复杂化,因而全球陆地以山地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各高度层带物种的总和常常数倍于当地平原的物质数。山地与河谷还往往成为气候急剧变化过程中某些生物的避难所,以至于每当人们寻找珍稀物种甚至孑然物种时,就把目光转向山地。还必须提到,巨大高原和山地可以成为各种区系成分相互渗透的障碍;平原、谷地甚至山口又可以成为物种迁移的通道。低平原上排水良好的高地是地带性植被分布的理想地貌类型,而洼地、沟谷底部和低平原则往往发育隐域性植被。
四、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
对任何尺度的地域而言,地貌都是一个重要的非地带性因素。地貌变化既干扰和破坏全大陆尺度的地带性分异,致使绝大多数自然带不能实现沿纬线方向的“环球分布”,又在地带性区域内部表现非地带性分异。如许多大地貌单元,同时也是高级自然区,且地貌界线基本上与自然区界相吻合。又如东西走向山地的南北两坡对温度变化的不同影响和南北走向山地的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常常使山地本身成为自然地带或地区间的分界。还有,南倾高原与北倾高原温度的水平变化呈截然相反的趋势,以北半球而论。前者南北气温差异显著,后者差异很小甚至可能出现倒置现象,高级自然区界限大多经过南倾高原。
五、地貌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
土地类型是最低级的自然地理单元。在包括三级基本土地单位和若干过渡单位在内的全部土地单位中,地貌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组成要素和致变因素。地貌形态的任何变化都将导致整个土地类型的变化。
九、丹霞地貌区的气候环境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低山丘陵为主,河流水量大,河流多流速度快,水土流失严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十、迪拜地区的气候环境与地理地貌。?
迪拜城市内以一条长约14公里东西流向的迪拜河(Dubai Creek)为轴心一分为二。北侧叫做德拉(Deira),南侧叫做布尔迪拜(Bur Dubai)。迪拜是由于把这个克利克作为港口使用才成立的城市,这2个地区作为从迪拜成立时开始的市区形成了旧街道。
迪拜市街的西边与南边是沙漠地带,西端是山岳地带,但是像哈达那样的绿洲也个别存在。
迪拜为亚热带气候,分为冬夏两季。夏季最高气温有时会达到50℃,尽管完全不下雨,但是经常会观测到100%的湿度,非常的高温多湿,是让人不舒服的夏季。相反,每年11月到3月期间的冬季又会让人感觉寒冷。另外,冬季也发生过沙尘暴。但是,冬季的平均气温为20℃左右,非常的舒适,也是观光旅游的旺季。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