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布泊的秘密有哪些?
1、大耳之谜
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 。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2、诡异之谜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3、游移之谜
由于罗布泊深藏在沙漠深处,人们要想靠近它十分困难。而仅有的几次成功的现场考察,却在理论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早在19 世纪下半叶,就有学者来到罗布泊进行了考察。他见到的湖泊芦苇丛生、鸟类聚居,是一大片富有生机的淡水湖;可这个湖泊与中国地理记载的罗布泊有南北一个纬度的差别。所以有人认为他见到的可能根本不是罗布泊,真正的罗布泊早已经干涸。也有人据此提出了惊人的想法:由于汇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携带大量泥沙,造成了河床的淤塞,填高了湖底,于是罗布泊便自行改道,游移到了别的地方。这正是那个学者发现的湖泊。
二、罗布泊地下洞穴的秘密?
罗布泊地下洞穴是在1978年罗布泊发现一个很大的地下洞穴,10月,此地打了竖井进行了核爆试验,发现有数千条体型巨大的食人蜥蜴,那下面到底隐藏什么巨大秘密?我们来一探究竟。
罗布泊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相当于中国的51区。罗布泊一听名字大家应该就能猜出来,是个湖泊,而且曾是我国第二大的内陆湖。然而在20世纪中后期因为流入湖泊的塔里木河流量减少,罗布泊沙漠化严重,迅速干涸,到70年代末已经完全干涸。
那里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已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1℃。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
据媒体报道,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神秘而恐怖的地方,消失的楼兰古国,奇特的雅丹地貌,但美丽的迷人景色之下,或暗藏着巨大的危险,在罗布泊一个很大的地下洞穴中发现有数千条体型巨大的食人蜥蜴,令人惊悚。
罗布泊地下洞穴的食人蜥蜴,这种“狗皮黄”沙漠蜥蜴,个头跟电筒一样粗,遇见过的人无不谈之色变。普通沙漠腹蛇虽然厉害,可总归知道它的趋光性生存点,只要不沾上就没问题,这种蜥蜴比蝮蛇厉害很多,平时就藏在十厘米下浅层沙里,看不清楚的人一脚踩下去,拔出来慢些腿就废了。沙漠蜥蜴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咬合齿力度极大,并且喜吃硬菜,专门进攻黑暗中熟睡的生物,比如宿营的驴友。
罗布泊食人蜥蜴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跟罗布泊其他超现实的神秘事件绝对是有关系的。
普通沙漠腹蛇虽然厉害,可总归知道它的趋光性生存点,只要不沾上就没问题,这种蜥蜴比蝮蛇厉害很多,平时就藏在十厘米下浅层沙里,看不清楚的人一脚踩下去,拔出来慢些腿就废了。
据当地牧民称,在罗布泊边缘地带,傍晚时分总是会听见沙沙沙的响声,不是风吹沙石的声音,而是类似于动物爬行的声音。但是附近没有可供动物食用的植物,正因为神秘,弄得当地的牧民胆战心惊的。
因为罗布泊附近是楼兰遗址——这个古代最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楼兰古国即使消失了,也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果能在罗布泊发现有关楼兰的一些残骸、碎片,对考古队员的研究是非常有利的。
然而,就是凭借着这点点微光,让每个人都看清楚了那究竟是什么。那是排成一列,不慌不忙地爬行的蜥蜴!但是,目前所知的最长的蜥蜴也就三米左右,而现在看见的蜥蜴居然有六七米长,堪比一辆林肯加长房车了。
而且这些黑色、绿色的家伙周身布满亮闪闪的鳞片,发出的沙沙沙的响声正是由于鳞片与沙子不停地摩擦。更加吓人的是,几乎每一只蜥蜴的嘴上都咬着一截人类的躯体,不是手就是脚,或者是胸腔、头。
从蜥蜴所衔的肢体的数量来推测,这队蜥蜴袭击的应该不止一两个人,而是十几个人。考古队员不禁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则新闻,说一群装备精良的日本探险队在不借助当地牧民的帮助下徒步抵达罗布泊,准备展开他们所谓的征服之旅。
但是,从刚刚经过的一只沙漠靴的红日标志可以推断出,蜥蜴口中的“食物”应该正是前不久到达罗布泊的日本探险队。顾不得细想,迅速拿出相机偷拍了几张照片,一行人撤退,离开了这个神秘可怕的罗布泊地下洞穴。
沙漠蜥蜴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咬合齿力度极大,而且它非常喜欢吃硬菜,专门进攻黑暗中熟睡的生物,比如宿营的驴友。研究人员称,罗布泊食人蜥蜴的出现,并非偶然的,它跟罗布泊其他超现实的神秘事件绝对是有关系的。
三、神秘的罗布泊有怎样的秘密?
罗布泊的秘密有:
楼兰古国消失之谜:楼兰古国,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谜,它的消失,就像它的出现一样神秘。
小河墓地:神秘消失的楼兰人,他们为何葬在小河墓地,至今是一个谜。
丝绸之路:对于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人来说,罗布泊意味着生命和希望。 这条路上的商队,曾经满载着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前往西方。但是对于这条路上的人来说,他们也同样面临着死亡和痛苦。
沙漠中的绿色仙境: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孔雀河下游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仙境。 这里生长着许多奇异的植物,高大的芦苇、茂密的蒲公英和许多不知名的草本植物。
迁徙之谜:消失的罗布泊,为何会突然消失,至今是一个谜。
双鱼玉佩:是彭加木失踪的重要线索,但是关于它的传闻,也同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罗布泊的秘密还有很多,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
四、彭加木和罗布泊到底有什么秘密?
1980年6月,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离奇失踪,只留下了一张被修改过的纸条。两天后,军方出动了大量的军车和直升机进行地毯式搜索,依旧没有找到他的任何踪迹。
彭加木的离奇失踪为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近年来关于彭加木的失踪流传着不少的说法:譬如叛逃说、谋杀说、镜像人说等等。那么当年在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彭加木到底是怎么失踪的呢?
1979年身患两种癌症的彭加木,内心诞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深入罗布泊内部进行考察,寻找更多的矿产资源。1980年上级批准了彭加木的申请,允许他进入罗布泊地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
彭加木得到许可通知后,立即组建了科考队伍,并开始制定科考方案,他决定在5月初出发,6月底返回。
为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本次科考队共有11人,除了三名司机之外,还有化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等人,可以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虽然彭加木是本次科考队的队长,名头大、资历老,但是队员之间并不熟悉,这一路上相互之间有不少的摩擦。
在出发之前,彭加木就和司机陈大化发生了口角。当时车上的物资已经超重,司机陈大化认为罗布泊地形复杂,汽车超重会有危险。彭加木则坚定地认为设备一样也不能少,必须拉着。
两人僵持了很久,最后还是当兵的陈百录,向陈大化打下包票,说出了事他负责,这才解决两人的争执。
1980年5月2日,科考队从乌鲁木齐出发,直接去往了马兰基地。因为在去往罗布泊之前,他们必须得到部队的许可证才能进入。在马兰基地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和水,而且还在车上携带了一部电台,方便及时呼叫救援。
5月8日在准备完所需物资之后,前往罗布泊的科考队正式出发了。
出发第一天,彭加木又和司机王万轩产生了分歧。由于出发之后陈大化的车开错了路,一直在后面没有跟上,王万轩认为此处地形复杂,而且电台也在陈大化车上,咱们应该停下来等着他,然后一块前进。
彭加木则不这么认为,他着急赶路不愿意多等。由于彭加木是本次考察队的队长,王万轩也只好服从命令,这也导致了陈大化的车一直在后面没有跟上来。
这一路上他们遭遇了各种古怪的地形,在大片大片的荒漠和戈壁滩上,他们的车轮都被盐壳一片片的削了下来。
6月5日,在水和油即将用尽的那一刻,他们终于达到了罗布泊南岸的米兰农场,这一个月的艰苦行程算是完美结束了。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组队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队员们都十分兴奋,他们聚在一起庆祝这次考察的胜利。
但是彭加木在一旁却闷闷不乐,他认为这一次的行程并没有达到一开始的目的 ——寻找更多的矿产资源。
此时他提出了一个令队员非常震惊的计划,那就是重返罗布泊,继续进行考察。
队员们都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本次考察的收获已经够多了,而且罗布泊的凶险大家也都见识到了,为什么还要再去冒险呢?
彭加木给大家的理由是,上级规定的返程时间是6月底,现在仅仅是6月初,还有20多天的时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走另外一条路重新对罗布泊进行探索,或许会有更多的发现。
三名司机拿出地图一看此次路程有900公里,都表示不愿意再跑一趟了,但是彭加木的坚持让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
过了几天,上级领导发来了命令,他们同意了彭加木的请求,让这支科考队再次进入罗布泊。虽然大多数人都不情愿,但是命令已经下来了,谁也不好说些什么,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有了第一次穿越罗布泊的经验之后,所有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当携带的水或油已经用完一半,但是路程还没有走到一半的时候,他们必须原路返回。
6月11日科考队再次出发了,本次全程900公里,预计需要7天的时间。他们一共携带了五桶油三桶水,彭加木认为这些水和油足够让他们穿越成功罗布泊。
让大家没有料到的是,由于道路的凶险和环境的恶劣,他们多次迷路和陷入泥沙。走了三天,仅仅前进了150公里,原计划7天穿越罗布泊现在看来是不可能完成了。
6月的天气非常的热,沙漠之中地表温度更是可以达到70多度,他们箱子里带的蜡烛都融化了。队员们怨声载道,他们认为水和油已经用了一半,但是路程却只走了五分之一,是时候原路返回了。
彭加木却不答应,他想要继续前进,而且他告诉大家:“根据前人的经验,只要到达了库木库都克,他们就可以在那里找到水源。”
考察队的队员们激烈地讨论了起来,最后发现谁也说服不了彭加木放弃本次考察,他们只能继续向前走下去。
当天夜里沙漠中刮起了大风,他们的帐篷都被吹跑了。队员们只能抱着帐篷杆儿,才避免了被大风刮走。
此时化学家马仁文站了出来,他说不能再走了,再走就是死路了。但是彭加木坚决不让步,还鼓励大家说:“退缩就是逃兵,大家一定要挺住,我们绝不能后退一步”。我们还有电台,如果真到了最后一刻,我们可以用电台呼叫救援。
队员们眼见都没有办法说服彭加木,又不情愿地埋头继续前进。
6月16日,这是考察队重新出发的第六天,他们来了来到了库木库都克西边8公里处的地方。携带的汽油仅剩下四分之一,放在铁桶中的水,在高温的环境下,都已经充满了铁锈,无法饮用。
这个时候,原路返回或者继续前进都已经不可能了,大家都认为这已经是“最后时刻”了,是时候可以用电台呼叫救援了。
队长彭加木再次否决了大家的想法,他认为距离库木库都克已经这么近了,我们不用麻烦部队,完全可以自己去找水。彭加木说:根据前人记载,库木库都克附近是有“沙井”的,那里应该是有水。
当天,彭加木让司机王万轩带着他和陈百录一起去找水,“沙井”是找到了,但是里边全是沙子,根本没有水。
后来彭加木又让水文学家汪文先去找水,结果也是一无所获。汪文先在地上挖了一个一米多的坑,也没有见到一点水气,他断言这里不可能有水。
既找不到水,也不能呼叫救援,队员们的情绪又低落了起来,大家一致认为呼叫马兰基地的救援才是最稳妥的办法,终于在晚上九点钟,求救电报发出去了。
6月16日当天,他们还发现一个了骆驼群,抓到了两只野骆驼。晚上他们生起了篝火,吃起了野骆驼,大家都十分兴奋,因为马上就能得到救援了。
但是这一晚,彭加木却显得心事重重,只是默默地为火堆添着柴火,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6月17号上午,一位队员没有在帐篷中找到彭加木,他立刻告诉了所有人:彭先生不见了。大家得知消息后赶忙寻找,却一点也没发现彭加木的身影。
下午一点钟,司机王万轩去车上拿衣服的时候,发现了彭加木留下的纸条,上边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17/6:10:30”。
在那张纸条上,6月17日的7是由6改过来的,也就是原本写的日期是6月16日。大家来不及想那么多,汪文先就带着两个人赶紧出发寻找彭加木了。
他们按照纸条上写的,开车往东寻找。此时已经是下午三点,距离彭加木失踪已经过了4个小时。开车往东走了没一会,果然在地上发现了脚印,但是开着开着,沙地突然变成了盐碱地,脚印也逐渐消失了。
由于天气太热,车子也不停地出故障,他们索性步行前进搜索,但是一直找到天黑也没找到彭加木。
他们开始拿出手枪,往天空鸣枪,希望彭加木能够顺着枪声找到他们。但是过了两个小时后,依旧没有等到彭加木,他们便开车返回了。
彭加木本身就患有癌症,沙漠里气温还这么高,队员们越来越担心了起来。
17日凌晨两点,汪文先拟了一份电报:“6月17日上午10:30分,我考察队长彭加木外出找水,至今未归。”
第二天,部队用直升机送来了水,解决了他们的水源危机。然后直升机开始超低空飞行,在沙漠中四处搜寻彭加木的踪影。可是一连飞了40分钟后,依旧没有看到彭加木的踪影。
6月18日,彭加木失踪的消息通过新疆军区层层传递,最终传到了国务院。6月20日,军方动用了两架直升机,一架救护飞机,数十辆军车,共有100多人,开始在彭加木失踪的地方展开地毯式搜索。
这次搜救整整持续了10天,搜救队伍甚至连这一片野兔的数量都数清了,却唯独没有发现关于彭加木的任何线索。最后搜救队伍撤出了戈壁滩,本次搜救以失败告终。
从这之后的7月份和11月份又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搜寻,参与搜救的人员超过了1000人,搜索了总面积1011平方千米的土地,却依旧没有找到彭加木的踪迹。彭加木的尸骸和随身物品就如同在这片土地上凭空消失了一般。
新华社在1980年6月23日首次报道了彭加木失踪案件,此后彭加木的消息牵动了全国民众的心。近40年来,关于彭加木的失踪流传着很多的猜测,到底彭加木的失踪有哪些秘密呢?这些猜测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猜测一:外逃说
彭加木失踪后,军方组织了大规模的搜寻都没有找到蛛丝马迹,由此关于彭加木失踪的各种猜测便在民间开始流传起来。
1980年10月11日,香港的报纸上竟然刊登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头条。里边的内容写的是一个叫“周光磊”的中国留学生写给了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的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到9月份在美国华盛顿看到过彭加木。
周光磊自称是彭加木30年前的老友,当时他正在华盛顿一家餐厅吃饭,突然看见彭加木和两个外国人走了进来,他立马向前打招呼,彭加木却假装不认他,随后便走了。
这个新闻报道一下子成为各国的焦点, 各国媒体纷纷转载,一些读者也被带偏了,很多人开始认为,彭加木怪不得找不到,原来是逃到外国去了。
但是没过几天,关于周光磊的这条新闻慢慢地暴露出了诸多的疑点。首先他信中提到的相关人物都查不到,而且大家也都不认识“周光磊”这个人,很显然是有人编造了这个谣言。
那么有没有可能,彭加木是被飞机接到了其他国家呢?
这种说法其实也是很难成立的,要知道彭加木在国内是家喻户晓的科学家,而且他即便身患癌症,依旧在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就这样一个有责任心、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科学家,怎么可能会抛下国家和家庭就一走了之呢?
而且彭加木当时在沙漠中也没有能够去往外国的条件,首先库木库都克这个地方是在新疆的核心地带,周围都是戈壁滩和大山,靠他自己走是不可能走出去的。
除此之外,这个地方是有军队把守的,如果是外国飞机来接他的话,肯定会被雷达发现。所以彭加木不可能外逃,这个说法明显是不成立的。
猜测二:彭加木变成了镜像人
彭加木失踪之后,除了外逃说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彭加木被双鱼玉佩复制了一个出来,这个说法显然更是荒谬。
这个说法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在1956年到1960年之间,新疆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镜像人,很多部队和百姓都被复制成了一模一样的两个人,而能够复制人的关键就是大家口中流传的“双鱼玉佩”。
据说这块玉佩启动后,可以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人或者动物,后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把这些复制人都消灭掉了。
到了1980年彭加木去罗布泊考察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被双鱼玉佩复制成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为了不让外界知道这个秘密,两个彭加木都被扣留在了那里……
对于这种超出人们理解范文的说法,显然大家只能当做科幻小说来看,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正是人们无法解释彭加木为什么失踪,才会出现这种神秘且带走科幻色彩的说法。
那么彭加木到底去哪了呢?
彭加木是在找水的途中失踪的,当时他外出找水的时候,只带了一个两公斤的水壶,两个照相机,一把地质锤,还有一个罗盘。对于身患癌症的彭加木来说,他连抗癌药都没有携带就说明他没打算走太远。
但是罗布泊地区的环境太过复杂恶劣,经常会有沙尘暴出现,而且容易迷路。彭加木很可能就是在找水的途中迷路了,然后身上的食物和水消耗完之后,晕倒在了沙漠之中。
那么为什么直升机也没有找到彭加木的尸体呢?
有一个关键信息就是1980年6月18日晚上发生了一场10级大风,并且有沙尘暴,这是彭加木失踪的第2天。
沙漠里的昼夜温差很大,如果在缺水缺粮的情况下,彭加木很可能在第2天已经体力不支晕倒了,在沙尘暴的作用下,他很可能是被流沙完全掩埋了,直升机和搜救队在地面上根本找不到他的踪迹。
总之对于彭加木这样的爱国科学家来说,外逃肯定是不可能的,他很可能就是在找水的途中被沙尘暴埋在了罗布泊的某个地方。
40多年过去了,彭加木失踪的谜底依旧没有揭开,但我相信,对于彭加木来说,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肯定还在想着能够为祖国作出贡献。
五、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的意外身亡,隐藏着什么秘密?
1980年6月,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带领科考队对罗布泊进行考察,其间独自离队后离奇失踪。尽管后来动用了军车、直升机,几百多人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直没找到他的踪迹。
时隔16年之后,1996年6月,有中国“徒步第一人”、探险家之称的上海人余纯顺也在穿越罗布泊时意外身亡。这两起事件的发生,引发了许多人的猜测,至今仍然没有平息。
余纯顺1951年生于上海,共有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老二。
小时候的余纯顺,由于母亲和姐姐均患有精神疾病,父亲余金山又被下放劳动,长期不在家。所以作为家中长子的他,其他5口人的生活基本都要靠余纯顺来照顾,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由于肩上的担子太重,余纯顺从小时候起就与其他孩子不同,他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同龄人进行交流,所以时间一长就受到了大家的孤立。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不良少年对他进行欺负,而且这些事情经常发生,可余纯顺也只有逆来顺受。
余纯顺16岁那年,有一段时间家里实在困难,很多时候都不能吃饱。某天,实在饿得受不了的余纯顺到一个大学校园偷了点吃的东西,结果当场被抓,之后被送到安徽的一个农场进行劳动改造(也有的资料说余纯顺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主动去劳动的)。
他在这里呆了十余年。1979年,已经28岁的余纯顺终于回到了上海。但是这时的他一没学历二没手艺,很难找到工作,只能靠做点小生意糊口。其父余金山为了儿子的未来,提前退休给余纯顺让出了一个工作机会。余纯顺才得以进入一家工厂成为正式工人,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之后,余纯顺通过自学拿到了本科文凭,同时结了婚,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后来,他的第一个孩子夭折,加上此前夫妻二人就有点矛盾,所以孩子夭折后余纯顺就离了婚。
这一年,余纯顺已经37岁了。他同时还失去了一个弟弟。再次人生触底的余纯顺此时已是了无牵挂,他感觉命运之神对自己总是不公,所以他准备换一种活法,去直面命运之神的挑战。在他心中沉睡多年的梦想终于浮上心头,余纯顺决定徒步环游中国,看尽壮丽山河。
在当年,要做出如此决定,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毅力和决心?这远非今日那些依靠各种“徒步”、“穷游”蹭流量的自媒体人能比。
1988年7月1日,上海市界碑处站着余纯顺、他的父亲和三弟,父亲只是简单地拍了拍余纯顺的肩膀,就算作是告别和送行。就这样,余纯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上海。
此后,余纯顺开启为期8年之久的国内徒步行。8年间余纯顺总行程计4.2万公里,穿破了59双鞋子,共步行经过了全国26个省、区、市。他到达过中国大陆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也到达过最东端黑龙江抚远县乌苏镇和最西端的新疆红其拉山口,走完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和中尼五条世界屋脊天险公路全程。走过海拔4500米至5380米的阿里无人区,留下了1万余张照片,写下了400多万字的日记和文章,沿途作了150场主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
1996年5月,余纯顺又为自己制定了徒步穿越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的罗布泊的计划。
1996年5月底,余纯顺抵达新疆巴音郭勒州库尔勒市,为徒步穿越罗布泊作准备。当时的上海电视台也派出了一个摄制组,准备纪录余纯顺本次穿越罗布泊的壮举。
6月4日,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就绪。为本次活动所准备的物资非常充分,包括饮用水、食品、发电机、卫星导航仪等。
6月6日,余纯顺及摄制组正式进军罗布泊。路线为自库尔勒出发,经胡杨沟、营盘、老开屏、前进桥、龙城雅丹群、土垠后,进入罗布泊湖心。在出发前的仪式上面对着百余名与会人士,余纯顺再次表示:一定能顺利实现穿越,打破6月份不能进入和穿越罗布泊的神话。
由于开始几天的行程都非常顺利,余纯顺本人对本次穿越更加充满了自信。
6月9日到达楼兰古城。
余纯顺穿越路线和遇难地点示意图
6月10日,余纯顺决定由楼兰返回土垠徒步穿过罗布泊,经过楼兰到前进桥,其余人员在前进桥接应他。为此,余纯顺让人给他绘制了详细的徒步路线图,而且还在徒步路线上每7公里埋6瓶矿泉水,每隔35公里埋全天干粮及饮用水。去土垠28公里路段,又设了3个埋水点,沿途的水和干粮均由余纯顺自己用工兵锹挖坑埋入土中,再以白色塑料袋装以沙土,放在上边作为标识。当晚6时返回土垠。当晚为他开的壮行会上,有人还在劝余纯顺放弃穿越计划,因为6月份的温度非常高,可以考虑换个时间再穿越。但是这些意见都被余纯顺否定了。
余纯顺正式出发与众人告别
6月11日9时,拒绝车辆、人员随行的余纯顺独自一人,大步流星离开土垠向南边的罗布泊走去。身上背着的背包里装着他的帐篷、防潮垫、笔记本、睡袋以及其他物品。
当天午后气温直线上升到45—50度左右。摄制组决定顺着余纯顺前进的道路去寻找他,如果发现他吃不消,马上让他上车。下午3时,大部队出发去追余纯顺。行进约8公里后,发现第一个埋水点原封未动。于是继续往前。下午4时25分,大部队终于在湖盆中撵上了余纯顺。此时余纯顺用时8小时,在罗布泊腹地孤身徒步行进了33公里,平均每小时4.125公里!这里距他徒步计划中的第一个宿营补给点还有3公里不到。当时的余纯顺满头大汗,汗水浸湿了衣服和背包,并且还在不住地往下流淌。摄制组人员询问他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余纯顺表示没有任何问题,他同时还说从出发后他一次也没休息过,一口气走了30多公里。看到余纯顺的状态确实不错,于是摄制组就与他分手了。余纯顺右手挥动着草帽与他们告别:“咱们前进桥见!”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在罗布泊湖盆中,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6月12日上午摄制组的车队越过前进桥的计划接应点。他们将在这里等待余纯顺。如无意外,6月13日余纯顺将赶到这里与大部队汇合,然后一同返回库尔勒。不料当天晚上罗布泊内突起刮起沙尘暴,并一直持续到到13日晚间。
6月13日当天,余纯顺未如期到达前进桥。6月14日,两组人出发寻找余纯顺。一组人前往楼兰方向,另一组由大本营往北行进了十公里,但均未发现余的踪迹。
6月15日上午,大本营向库尔勒方面报告了余纯顺失去联系的情况,请求派出部队或直升飞机寻找。同时派出三个搜寻小组,分别沿孔雀河东南、东北和前进桥方向寻找了一天,一无所获。
6月17日,直升机出动参与搜寻无结果。
6月18日上午直升机再次起飞,飞过土垠,朝罗布泊湖心方向飞去。10时15分,机上人员发现前方陆地上有一个蓝点,并判断那应该是余纯顺的帐篷。
最后发现的余纯顺的蓝色帐篷
飞机降落后,证实果然是余纯顺那顶蓝色的帐篷。但周围不见他的身影,帐篷里也不见有人回应。走近帐篷时一股恶臭扑鼻而来。朝帐篷里一看,发现余纯顺头北脚南仰面躺着,头部肿胀,五官变形,裸露的上身布满水泡,右胸部的一个大小如乒乓球。他的右臂朝上略微弯曲,肘下压着草帽,捆扎成一卷的蓝色睡垫放在胯部。眼前的情形让救援人员瞬间明白:余纯顺已经不幸遇难!
按照惯例,在法医对余纯顺的遗体进行解剖并勘验现场之后,余纯顺的遗体就地安葬,并在余纯顺的墓前立了一块简易墓碑,上面写着“余纯顺壮士遇难地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八日立”。与他一同葬在罗布泊的,还有他的白底红条T恤、背包、草帽、红色太阳镜、睡垫、胶鞋和藏刀。
客观来说,余纯顺的死亡并不存在什么“秘密”。因为人们不仅找到了他的遗体,而且还经过了法医的检验和对现场的勘察。最终的死亡原因是因为高温缺水引起急性脱水,导致全身器官衰竭而死。
不过,由于余纯顺的死因看上去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迷路而没有及时找到补给,所以才会导致缺水。但是,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探险家,余纯顺怎么可能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这就不免引起一些人的猜测,并且认为至少存在三个不解之谜。
一是怀疑在湖心岛关键的丁字路口没有给余纯顺设置指向标,从而让余纯顺徒步到此时迷路。但是有关人士对此事进行了否定。虽然如此,但还是不能解释,对余纯顺这样经验丰富的人来说,为何会在并不复杂的地方迷路呢?
二是怀疑余纯顺私自改变徒步路线。有人认为可能余纯顺本人觉得人们为他设计的这条路线并没有什么难度,难以引起轰动,为了提升轰动效应,他在行进过程中自行改变路线,故意选择绕行湖心方向,结果导致自己迷路、失联,并最终遇难。
三是认为余纯顺由于从来没有穿越沙漠的经验而盲目蛮干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虽然余纯顺之前已经独自一人徒步了8年,但他主要是沿着公路进行徒步,而且从来没有在沙漠中徒步的经验。并且他不会使用GPS,只能靠纸质地图和个人经验徒步,因此最终导致迷路。
且不论上面这些说法是不是所谓的余纯顺遇难的“不解之谜”,单就他这种敢于天下先,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就应当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如今,斯人已去,人们在追思余纯顺的同时,还将他的遇难与别外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组成所谓的“罗布泊三大未解之谜”,即彭加木的失踪、余纯顺的身亡、雷殿生的遇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图源网络, 侵权删除)
六、若羌罗布泊交通路线,怎么去罗布泊,罗布泊在?
驾车路线:全程约321.3公里起点:若羌县1.若羌县内驾车方案1)从起点向东北方向出发,沿文化路行驶590米,右转进入枣乡大道2.沿枣乡大道行驶930米,左转进入G315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内驾车方案1)沿G315行驶120.1公里,过罗布泊2号桥,左转进入S2352)沿S235行驶198.3公里,左转3)行驶1.4公里,到达终点终点:罗布泊镇
七、罗布泊海拔?
新疆罗布泊的海拔780米左右。新疆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若羌县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
八、罗布泊油田?
罗布泊它位于我国新疆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以前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形成了无人区,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地区不仅发现了油田,还有我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在此。
九、罗布泊水怪?
罗布泊没有水怪。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中心,所以没有水怪。
罗布泊地区气候异常干燥、炎热,年平均气温11.6℃,夏季最高气温>40℃,冬季最低气温-20℃以下,年降水量20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年日照时数>3200h,年积温>4500℃。且风蚀强烈,全年盛行风方向为NE,3~5月为多风季节,6~8月为大风季节,8级大风日>60d,常常引起沙暴天气,位于罗布泊下风向的若羌、且末地区每年浮尘天气有115~193d。
十、罗布泊什么?
罗布泊以前是大湖,有草,有水,有树,一九七几年干涸,现在变成了戈壁滩,无人区,生命禁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