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白居易 遗言?

251 2024-01-18 18:35 admin   手机版

一、白居易 遗言?

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写了一篇《与元九书》,这篇文章也是写给元稹的书信,里面谈到自己的童年和成长,还谈了文学创作生涯,感叹文人常常遭遇一种倒霉命运——“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这篇文章也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与元九书》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第一段是开场白,简要地交代写作目的和背景。

第二段和第三段,从诗歌的发生学谈起,对什么是诗歌的本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四段至第七段列举文学史上的作家和作品,用十分简洁的语句,叙述历代诗歌发展变化的概况,阐明《诗经》以来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

剩下的十二段,白居易从自己的勤学苦读,谈到仕宦之后潜心诗歌创作,以及作品的巨大影响,在总结创作经验时,着重谈到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得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结论。

这篇散文平易流畅,洋洋洒洒,思想感情坦露无遗,语言文字通俗浅白。

二、严复遗言?

  1921年10月3日,令家人听来感觉窒息的一阵接一阵沉重的喘息声从严复的胸腔艰难传出,更从郎官巷16号严复的卧室艰难传出。

没有谁比严复此刻的头脑更加清醒,他在陈旧的书桌旁艰难坐下,强忍住气短写下自己的遗嘱,做撒手人寰的准备:   “民国十年,岁次辛酉,十月三日,愈野老人喻家人诸儿女知悉:吾自戊午年以来,肺疾日甚,虽复带病延年,而揆之人理,恐不能久,是以及今尚有精力,勉为身后传家遗嘱如左。……   嗟呼!吾受生严氏,天秉至高。徒以中年攸忽,一误再误,致所成就,不过如此,其负天地父母生成之德,至矣!耳顺以后,生老病死,倏然相随而来,故本吾自阅历,赠言汝等,其谛听之。  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须知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  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  须勤思,而加条理。  须学问,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  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  审能如是,自能安平度世。即不富贵,亦当不贫贱。贫贱诚苦,吾亦不欲汝曹傲之也。余则前哲嘉言懿行,载在典策,可自择之,吾不能缕尔。愈野老人力疾书。”   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福州郎官巷16号与世长辞,终年67岁。严复一生育有四男四女,咽气时仅有二女儿严璆陪伴在身边,可谓名副其实地逝于寂寞之中。也是在严璆的陪伴下,严复于1921年夏天去鼓山喝水岩避暑,写下《灵源洞》与《避暑鼓山》两首诗,这应该是严复写下的最后的文学作品。  严复墓,今在福州市郊区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陈宝琛为其撰墓志铭,首句曰:“旗山龙渡岐江东,玉屏耸张灵此钟。”

三、遗言全文?

梅兰芳遗言是:畹华吾侄,你接到这封信的时候,不知道大伯还在不在人世了,咱们梅家从你爷爷起,就一直小心翼翼的唱戏,侍奉宫廷,侍奉百姓,从来不曾遭此大祸,就因为没穿红,让人赏咱一纸枷锁。

记着,唱戏的再红,还是让人瞧不起。大伯不想让你挨了打,还得跟人家说打得好。大伯不想让你再带上那纸枷锁。

所以,大伯想让你离了梨园行,打个退堂鼓,永远也不唱了。

大伯不想让你唱,可兴许你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那你就好好唱,那你就千忍万忍,带着你的纸枷锁,甭回头,一股劲儿地走到底吧。

四、刘伯温遗言?

古代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希望被您采纳!

五、林徽因遗言?

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个年代,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各个界派领域所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络绎不绝:既有文坛上独当一面的沈从文、钱钟书,又有商界的显赫奇才黄亦佳、宋子文,还有在建筑领域出类拔萃的著名建筑师梁思成。他们的光辉,直到现在也经久不息,令人佩服。

在这样一群优秀出众的男人中,却有这样一位女人,她才高情深、温婉知性,不仅在文学上造诣极深,在建筑学领域上也是成就非凡,她就是林徽因。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林徽因最后与梁思成结为夫妻,二人的婚后生活过的是如胶似漆。

但许多人所不知道的是,林徽因在病逝前想要见梁思成一面,都未能如愿。而她的遗言也令梁思成伤心欲绝、遗憾终生。

六、周瑜遗言?

第一:对诸葛亮惺惺相惜之情。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当中自从诸葛亮和周瑜一相识他们两个就开始玩心计,互相的设套,就比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等,周瑜的表现都略逊一筹,最后诸葛亮三气周瑜,很多人认为周瑜的遗言就是痛恨诸葛亮但不全是,更多的是惺惺相惜之情!我们都知道人逢知己千杯少酒逢知己不言醉!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遇到一个惺惺相惜的知己实属不易,周瑜和诸葛亮实力相当虽然互相较劲但也是十分钦佩对方的!

第二:不能和诸葛亮一起共事。我们都知道既生瑜何生亮,但是在后面还有一句叫做:君未归孤何安。这句话真正的表示出了周瑜的博大胸怀!周瑜曾经在赤壁之战胜利之后,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想办法劝诸葛亮归顺东吴,这就看出来周瑜真正的愿望就是能够拉拢诸葛亮,并且能够和他一起共事,共创大业!诸葛亮的能力和见识大家都了解,远胜江东的老臣张昭,周瑜的遗言就是希望诸葛亮能够归顺东吴!

七、先帝以为遗言中遗言的意思?

遗言:临终的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

原文

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译文

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

八、李渊临终遗言?

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

李渊将兵权给李世民,太子之位依旧交予长兄。但在李世民眼看大势已去,永远只是李建民的护国大将,或者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当然结果是玄武门血战。 经过一晚精心筹谋,清晨李世民率领私下招募的八百死士和武装部将对皇宫内发动突袭。李世民亲手杀害了自己的手足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连李建成五个小儿子也惨遭毒手。这场政变彻底撕裂父子情,斩断自己所有的亲缘血脉,生无可恋的李渊只对李世民留有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这14个字,便退位了。

九、玄烨临终遗言?

清朝玄烨临终遗言是传位给四皇子,并且叮嘱他要进行改革,使得清朝强大。玄烨就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由于康熙皇帝晚年的宽容,使得清朝后期政治腐败,还有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使得康熙无法整顿吏治,所以在临终前叮嘱他要整顿吏治,并且进行改革,使得清朝复国强兵。

十、王莽临终遗言?

遗言: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我的美德是上天赐给我的,汉兵能拿我怎么样?

商县人杜吴杀死了王莽,为了抢夺他的尸体,人们互相伤害,在争抢中伤亡又把王莽的头颅挂出来示众,胆子大的人把他的舌头割下来吃了。曾经富有四海、万人之上的统治者,最终落了这么一个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更有意思的是,王莽的头颅还被后代统治者收藏,直到西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尼康相机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