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改写散文是个怎么改写为散文?
把诗歌和散文融合在一起诗中有文,文中有诗要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首先必须明确诗词曲和散文的相通之处.只有找到了相同之处才能,找到改写的突破口.散文和诗词曲都具有意境,这就是它们的相通之处.散文的意境是指散文家把从社会生活中观察、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熔铸于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之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物我一体”而产生的“象外之境”、“弦外之音”.散文的意境一般包括诗情、画意、哲理和谐趣四个方面.诗词曲的意境是指作者通过自己所选择的意象通过添加颜色 等对意象的修饰之后,融入作者的感情,意象和情感融合一致的一种艺术境界.诗词曲的意象一般来说都是能够构成一幅自然或者是生活的画面的.从上述可知,诗情和画意是二者意境的相同之处,改写就是要抓住这两点入手,先读懂诗词曲的意境,明确其构成意境的意象.例如,改写《天净沙·秋思》我们先应该明确马致远通过“藤”、“树”、“鸦”、“桥”等意象,再加上“枯”、“老”、“昏”等意象修饰词,熔合成“明显的深秋景色和凄苦的游子之情”的意境.
其次是在确定诗词曲的意境的基础上变诗词曲的语言为散文的语言,这也就是我们改写的行文过程.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来说是扩写.怎样扩写呢?按照诗词曲作者的行文思路(有时也可以变通),把这些断断续续的意象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它构思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然后再把它扩充为环境描写.这一扩充的环境描写能为散文中抒情主体的活动及抒情创设一种氛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环境的烘托作用.创设好抒情主体的活动氛围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叙述主人公的活动情景.诗词曲中抒情主体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显现的抒情主体,一种是隐藏的抒情主体.对于显现出来的抒情主体,比如说《天净沙·秋思》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显现的——一个在古道上骑着瘦马踯躅徘徊的思乡的游子.叙述主人公的活动情景比较简单,我们只要通过诗词曲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给抒情主体加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就是.对于隐藏的抒情主体,再进行上述的写作活动之前,我们还必须是抒情主体显现出来.
在完成了以上两个步骤之后,我们只能说是对诗词曲进行了初步的改写,对一篇散文的意境的创设还没有完全完成.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加上散文意境的另外两个因素——哲理和谐趣.哲理是散文家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谈天说地、写景状物中揭示出来的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奥秘的真谛.哲理 加深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意境,哲理的 会给作品增添思辨色彩,加深意境.当然,在这里给散文加上哲理性的语句,可以是改写者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但必须自然的由自己过渡到诗词曲中的抒情主体.谐趣是散文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风神趣味.谐趣,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清新明丽幽远,有的雄健雅绝,有的愤激昂扬……他们同样能够开拓和加深作品的意境.当然,散文风神趣味的选择我们要考虑到所改写的诗词曲的感情基调.
以上讲述的主要是在改写时构思和行文过程中我们所要考虑的,其实,还有许多改写的基本知识,在此也就不再赘述.
二、诗经如何改写散文?
要将诗经改写成散文形式,首先需要将原诗中的韵律和段落结构转化为散文的叙述方式。以下是一些技巧和步骤:1. 鉴赏原诗:仔细阅读和理解原诗的内容和意义。了解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主题。2. 浓缩表达:在散文中,要将原诗中的密集韵律转化为简洁而流畅的句子。通过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反问等,来表达原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 改变句式:诗经的句式往往较为简洁,多为四言或五言。在改写成散文时,可以使用更加自由的句式,增加句子的长度和复杂性,以更好地表达情感和展示意象。4. 增加细节:在散文中,可以添加原诗未提及的细节,以丰富情节和描绘背景。通过描写人物、环境和情景等细节,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原诗所表达的意境。5. 修改语言风格:诗经的语言风格古朴而含蓄,而散文的语言则更加自然和直接。要根据散文的风格和目标读者的喜好,适当修改语言风格,使其更加贴近现代读者的口味。6. 保留原诗的精髓:在改写时,要尽量保留原诗中的核心意思和情感。通过恰当的表达和改写,使散文与原诗保持关联,并传达相似的主题和观点。总之,将诗经改写成散文需要将原诗的韵律和结构转化为适合散文形式的叙述方式,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和细节描写保留原诗的意境和核心。
三、改写《望岳》成散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大地.大自然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四、幼儿诗洗澡改写散文?
幼儿边洗澡边背小歌谣挥着小手特别的可爱
五、把登高改写为散文?
深秋,寒风袭来,夹杂着丝丝凄凉。仰望天空,天空高远,云不见踪影,天很蓝,蓝的深遂。几声猿啼,更让人感觉凄凉。
我一个人独自登高,在这重九登高的日子,收获的只是飘泊和孤独。远望江面,几座孤零零的小岛在湍急的河水中摇摆不定。黄昏,水退去,白色的细沙是那么刺眼,灰白色的小鸟在空中盘旋。肆虐的风将枝叶吹散,萧萧落下。滚滚涛声,江水汹涌,一泻千里,滚滚向东奔去。
我,如大海中飘泊的小舟,飘浮不定,无所依靠。时光荏苒,已是暮年,又加疾病缠身,而今独自登上高台,欲览秋之美景,然心中苦涩涌上心头。
回顾往昔,艰难困苦的生活过早染白了乌黑的双鬓。穷困潦倒,感摡世间万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六、改写秋词改成散文?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七、山行改写的散文?
1、改写《山行》:
深秋,与三五友人结伴,远足登高难度。
我们来到山前,只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曲折、蜿蜓伸向白云缭绕的山头,隐约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想来定是另一番景色。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是些山居的人家。这山路、白云、人家都使人动心,这枫林晚景使得我们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大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因为停车甚久,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这一片红色,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啊!
2、原诗欣赏: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作品赏析: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八、姜夔《扬州慢》改写成改写现代散文?
今天是淳熙年丙申月冬至,我路过扬州。夜经过一夜的雪天已放晴,四处望去,都是荠草和麦子。进到城内,到处是萧条景象,青绿色的河水愈感凄冷,天色暗了下来,军中号角呜呜咽咽地响起。我的心情很是低落,感叹扬州城今非昔比,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千岩老人认为悲戚之意可比《黍离》。
扬州是淮河东岸有名的大城市,有美丽的竹西亭,初到扬州我下马稍作停留。曾经繁华的扬州路,如今荠麦青青,好生荒凉。自从金兵对长江流域洗劫之后,破败的楼台树木,仿佛也不愿提起战争。黄昏渐进,荒凉的扬州城里响起了号角声,更觉凄冷。
杜牧俊逸清赏,想必他重来此地也一定震惊。即使曾经有《赠别》《遣怀》那样美好的诗句,对如今的扬州也没法说有什么深情。二十四桥还在,荡漾的水波还在,冷清的月色,寂静无声。想想桥边的芍药花,可知年复一年为谁盛开!
九、十五月望月改写成散文?
今夜不是十五,月亮却依然皎洁。站在高高的楼顶上,没有古人那高处不胜寒的感慨。看着月下的林立的高楼,望着头上闪亮的星空,心里豁然开朗,无比的惬意舒坦。好久不曾有这样有感觉。黑夜中高楼如一个个沉睡的孩子一般,那闪闪的万家灯火就成了他均匀的呼吸。如此美好的夜色让我领略到了心旷神怡的感受,虽没有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那般秀美,但此时的月夜却有着一种悄然的情趣让我沉浸其中。
望着这神秘的月亮,自古神话的源泉,诞生出了无数美丽动人的故事和叫人难以忘怀的人物。神秘的面纱使它成了古往今来人们诉说的对像。这个多情的天体,成了众人向往的归宿,有了月下的山盟海誓,把酒言欢解愁,月下的挥笔而就。然而我却只有同达摩一样在月下怀远,顿悟,但在这里能体会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自然真理,更能体会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古难全的人生哲理。
迎着徐徐清风,任思绪飞扬。静的只有星星伴着月亮,灯火伴着高楼,他们默默地交流着,言谈都市内的繁华,历史兴衰与变迁。静静的听着,感爱着,享受着都市喧嚣后的宁静,难得的宁静。整理着杂乱的思绪,情感,洗刷着疲惫的灵魂。远比浴足,按摩身体上的享受更加快乐。
美好的月夜,无限的情怀,月亮遥远,思绪更远,我喜欢这样的氛围,把自己放入尘世的另一边,容入月亮,星星,苍穹。化成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四处游荡。虽然变得无比的渺小,但把心灵变的更长远,宽阔!
十、使至塞上改写散文150?
使至塞上
王维 〔唐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改写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