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厦门的地理和历史?

169 2025-01-05 05:32 admin   手机版

一、厦门的地理和历史?

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闽南金三角的中心,地处北纬24°23'~24°54'、东经117°53'~118°26',隔海与金门县、龙海市相望, 陆地与南安市、安溪县、长泰县、龙海市接壤。厦门市境域由福建省东南部沿厦门湾的大陆地区和厦门岛、鼓浪屿等岛屿以及厦门湾组成。全市土地面积 1573.16平方公里,其中厦门本岛土地面积141.09平方公里(含鼓浪屿),海域面积约390平方公里。

二、鹤壁的地理和历史?

鹤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时期(公元前1238年-前1180年),武丁大帝是商朝首都朝歌的奠基者。中国周朝最大的诸侯国卫国的首都仍建在朝歌,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嗜好养鹤,在宫廷朝歌西北等处大养鹤,鹤壁因“鹤栖南山峭壁”而得名。

夏朝,现今鹤壁地域分属豫、冀、兖三州。

商朝,属京畿内地。商朝四代帝王定都朝歌。

周朝春秋时,属诸侯国卫国首都和晋国。战国时,先后属赵、魏。公元前510 年,齐桓公在鹤壁西牟山侧设中牟邑,公元前425 年,赵国迁都鹤壁中牟,历时39 年。

楚汉战争时,项羽封“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

西汉初年,置黎阳县(今浚县)、朝歌县(今淇县)、荡阴县(鹤壁属之)。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43 年)废荡阴县入邺。

隋开皇六年(586 年)复置荡阴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改荡阴县为荡源县,治所在故县(今鹤壁市郊)。

唐、宋、元时期,鹤壁地域建置多有变化。黎阳曾为郡、军、府、州治所,朝歌曾为州、郡治所。

明初,置浚县、淇县、汤阴县(鹤壁属之),分属大名府、卫辉府、彰德府。

民国时期,浚县、淇县、汤阴县属河南省河北道,后改属第三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浚县、淇县、汤阴县属平原省安阳专署。 1953 年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 1954 年淇县并入汤阴县(1962年恢复淇县)。1957年3月汤阴县地置鹤壁市,为省辖市,委托安阳专署领导,后改为省直接领导。1958年12月安阳专署撤销,鹤壁市曾一度归新乡专署领导。1961年12月恢复安阳专署,又改归安阳专区。1960年10月 -1961年11月,汤阴县曾一度划归鹤壁市(后划归安阳)。1986年1月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管辖。

市区经历三次搬迁。1957年市区在鹤壁集镇,随着二矿、三矿的建设,1957年12月市区南移中山;后又随五矿、六矿建设,市区又在1959年南迁山城区。随着矿区的发展,市区周围基本都是塌陷区,城市发展受到制约。1992年鹤壁建立淇滨经济开发区,1999年5月市政治中心迁到淇滨区,淇滨区成为鹤壁市新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三、中国地理和历史脉络?

人类历史演变是建立在地理条件之上的,地理好像是历史的舞台,历史就是没有彩排的表演:

1,青藏高原阻隔作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下,青藏高原形成,艰难的道路,使得跨越块地区进行大规模行军几乎不可能,除了西南青藏高原土著居民的王朝,青藏高原另一边的王朝和西亚王朝基本止步在了青藏高原边上。

2,蒙古高原阻隔作用。北部宽广恶劣的蒙古高原地区,以及强悍的草原民族,无形中阻隔了蒙古高原北面,西面王朝进入中原。

3,古代海洋就是天然屏障。古代,科技条件限制下,大海就是一道天然屏障,直到中国明朝世界航海技术发展,大海才渐渐失去屏障的作用。

4,北部关隘缺口。中国北方河西走廊,锦州地区(元明冲积而成),阴山山脉等几处豁口,直接威胁着核心地区。

5,南方河口缺口。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拱卫着北方渤海咽喉;海南和台湾岛拱卫着东部沿海的安全,在它们中间形成极其适合登陆的三处大的缺口,分别是珠江口地区,长江口地区,渤海湾,清代长江口是经济重心,渤海湾临近政治中心可谓要害。

2历史发展过程

1,黄土高原首先开发。黄土高原地区是汉族的发源地,华夏部落在这里形成。曾经黄土高原草木茂盛森林众多,气候跟现在的淮河地区差不多,而华北平原地区一两万年前还是海洋

2,华夏文明在中原走向兴盛。后来华北平原海洋逐渐退去形成陆上沼泽,华夏部落这时东入中原,经济重心转移到黄淮海地区,形成中原地区,中华文明开始兴盛,所以自古有得中原者的天下。

3,经济重心南移到长江中下游。随着秦汉对四川,湖广,江南,西南,两广地区的经营,南方地区逐渐纳入华夏文化统治之下,汉代以后北方气候逐渐干旱下去。汉人也大量从中原南下,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后来开始超过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在明之后西南彻底成为中国大后方。

4,政治、经济重心转移。总的来说经济重心经历了从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转变。而我们的政治中心也跟着经济重心转移从西安到洛阳到南京。

5,政治重心转移到北京。但是南方地理单元破碎,不利于对全国的统治和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抵抗,于是在明朝天子戍边,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彻底分开。

6,新疆地区。东北和西北关外曾经是几度是中原王朝的统治区,但是历经宋朝的衰落,西域逐渐伊斯兰化,古汉人要么被屠杀殆尽,要么被同化,要么被撤入关内,直到新中国成立成了如今的新疆。

7,东北地区。早在战国就被燕国开发,但是后来东北几度易手,异族的屠杀使得汉人在元明清之后十分稀少,直到清末闯关东大移民才彻底纳入汉化区域。

8,随着南方的开发,长江逐渐成为全国交通枢纽,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武汉成为中国东部的地理中心地区。

四、如何学好历史和地理?

学好历史和地理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阅读相关书籍:选择权威的历史和地理书籍,从基础知识开始学习。可以选择教科书、参考书或者普及读物,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2.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每天或每周的学习时间。坚持按计划学习,保持持续性和规律性。

3. 多媒体学习:利用互联网资源,观看历史和地理相关的视频、纪录片,或者参加在线课程。多媒体学习可以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4. 制作笔记和思维导图:在学习过程中,制作笔记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整理和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

5. 利用地图和图表:地理学习可以通过观看地图和图表来加深理解。尝试使用地图标记地理要素,或者制作图表来比较不同地区的特点。

6. 参观实地:如果有机会,可以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地理景点等,亲身感受和体验历史和地理的魅力。

7. 参加讨论和交流:与同学、老师或者其他对历史和地理感兴趣的人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8. 做练习和考试:通过做历史和地理的练习题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补充和提高。

记住,学习历史和地理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兴趣,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学好这两门学科。

五、历史和地理那个好学?

对于个人而言,地理较好学很多,历史有很多需要纯记忆的东西,什么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间。

而地理学总的考点就没有历史多,地理只要掌握好地理图册,能识别地理图册,很多的信息都能在地理图册里面找到,不需要死记硬背,所以,我认为地理好学。

六、历史和地理哪个好学?

历史和地理那个好学,主要看你到底更喜欢历史,还是更喜欢地理。历史和地理属于人文学科范畴,但地理中自然地理有些偏理。

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朝代的兴衰,研究人类社会更迭原因,从而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地理主要是研究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学科。

七、地理和历史哪个好?

这个问题要看你自己喜欢哪个科目!

1、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

2、历史,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这是史家治史的一条基本原则的根本目的,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设计发展社会的理想蓝图,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研究历史的目的更重要是在于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预见未来,为人类设计发展社会的理想方案

八、历史和地理难吗?

我们要多读书,借古文以勉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之分吗?去学,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顺流而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返回,把(达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面有惭愧之色。

四川的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而穷和尚到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远的地方的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九、历史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联系?

历史地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推出历史地理

十、故宫的历史和地理知识?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占地面积极分子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米。是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清故宫的建筑与规划,继承了中国古代宫殿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

古代中国为了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有将皇宫建在都城中央的传统,但实际上大都只是将其建在都城的南北中轴线上.

紫禁城内的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部分和北部后寝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这三座殿宇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表现出它们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后寝是皇帝和皇后、殡、妃居住的地方,皇帝和皇后居住在中轴线上的宫室中,左右各有六处宫院称东六宫和西六宫,供姨、妃居住。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