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沙群岛海底的植物有哪些

来源:www.yingdongcun.com   时间:2023-07-15 08:56   点击:10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西沙群岛海底的植物有哪些

东沙群岛位于北部陆坡区的东沙台阶上;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则扎根于西陆坡区的西沙台阶和中沙台阶上;南沙群岛形成于南陆坡区的南沙台阶上。西南中沙群岛共有大小岛礁200多个,一般按照它们在海面上下的位置分为五类:岛是露出海面、地势较高、四面环水的陆地。岛的形成时间较长,陆地形状不易受台风吹袭而变形,面积相对较大,一般有植物生长。中国西南中沙群岛的岛屿属于海洋岛,有珊瑚岛(沙岛、岩岛)、火山岛之分。沙岛是由珊瑚碎屑、贝壳碎屑和其他沙粒堆积在珊瑚礁礁盘上,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珊瑚沙岛,西南中沙群岛绝大部分是这一类岛屿,岩岛是由珊瑚沙岩和珊瑚石灰岩结成的坚固的珊瑚岩岛,西沙群岛中的石岛就是一个典型的岩岛。

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岛屿。西沙群岛中的高尖石是南海诸岛中唯一的火山岛。上述的岛屿在中国渔民中称之为“峙”、“峙仔”。沙洲是已经露出海面的陆地,一般不被海潮淹没,只是台风和大潮时才被淹没。沙洲的外形不稳定,面积较小,由于受潮水冲刷,植物很少生长。

沙洲和沙岛一样,是由大量松散的珊瑚碎屑、贝壳碎屑和其他泥沙堆积在礁盘上而形成的。沙洲和沙岛的区别在于:形状稳定与否,离海面高低,面积大小,植物多寡等。中国渔民一般把两者都称为“峙”“峙仔”或“沙帽”,亦称沙洲为“沙仔”。暗礁也称礁,是接近海面的珊瑚礁体。涨潮时多数被淹没,退潮时多数可露出水面。有巨大礁盘的暗礁,经过地壳上升的作用,或者经过海浪的冲积,是形成沙洲的良好地点。中国渔民称之为

“线”、“沙”、“铲”等等。暗沙是淹没在水下的较浅的珊瑚沙层或珊瑚礁滩,海水最低潮时也露出水面,也可以说它是水下的珊瑚沙洲。中国最南的领土曾母暗沙就是这一类的沙洲,它的面积有2.12平方公里,最浅处仅有17.5米。中国渔民把暗沙称为“线排”、“沙排”。暗滩也称滩,是隐伏在水面以下较深处的珊瑚礁滩地。暗滩由海底突起,滩面呈广阔平坦的台状,偶有礁墩向上隆起,甚至上升到海面附近。中国渔民称之为“廓”。

南海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岛,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湛蓝的海面上。这些岛碓总称南海诸岛,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曾母暗沙、南沙群岛和黄岩岛。 群岛 礁体  天然岛屿数量 礁体面积(km2) 礁坪面积(km2) 礁湖面积(km2) 数量  面积(km2)东沙群岛141712529211.74中沙群岛1130537713(m2)西沙群岛101836.4221.61614.8297.86南沙群岛522903.1507.62396.8231.81合计 64 5286.5 907.1 4380.6 54 11.41 海南岛是南海上镶嵌的最大的一颗明珠,海南有人口800多万,于1988年正式成立经济特区,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南海名称很早就出现于古籍。谢承《后汉书》说“交趾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人乘大舶,皆以铁锢之,至此关,以磁石不得过。”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称:“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引三国吴康泰《扶南传》:“涨海中到珊瑚洲”。

“涨海”之称一直延续到南北朝,而《梁书》卷54《海南诸国列传》:“干陁国在南海洲上”(干陁国故地在今苏门答腊岛),已开始使用“南海”名称,至唐宋时期“南海”之称渐多,初唐被流放越南的诗人沈佺期有“身投南海西”的诗句(《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以上引述说明,远在1500年前中国人民已经认识南海和南海诸岛,把南海称为“涨海”、“南海”;南海诸岛泛称“涨海崎头”、“珊瑚洲”;而以“磁石”指称暗礁暗滩,其含意是南海暗礁暗滩多,来往船只搁浅难脱,象被磁石吸住一样。

《琼州府志》在解释“涨海”的含义时说:“南溟者天池也,地极燠,故曰炎海;水恒溢,故曰涨海。” 清初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也有类似解释:“炎海善溢,故曰‘涨海’。”反映中国古人对南海潮汐现象的认识。南海在古代除了称为“涨海”、“南海”、“炎海”之外,还有“朱崖海”(晋郭璞注《山海经》:“(离耳国)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水中”;又唐李善对晋左思《吴都赋》注:“朱崖海中有渚……”)、“大洲洋”、“琼洋”(《崖州志》:“州东接大洲洋,有千里石塘、万里长沙,为琼洋最险之处”,《琼州府志》同此)、“琼海”(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至琼海万州,曰万里长沙……”;《琼州府志》:“则琼之海,其涨海乎”)等。对南海诸岛的称呼,除了上述“涨海崎头”、“珊瑚洲”之外,还有“木饮州”(前引唐李善对《吴都赋》“饮木”一词的注:“朱崖海中有渚,东西五百里,南北千里,无水泉,有木斩之,以盆瓮承其汁而饮之”,按“饮木”当指饮椰子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饮州,珠崖一州,其地无泉,民不作井,皆仰树汁为用”)等。其中康泰《扶南传》关于“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对南海诸岛珊瑚岛礁成因作出的科学说明。 1973年12月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古地图,被历史学家谭其骧命名为《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又称《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简称《地形图》,这地图画在长宽各96厘米的正方形绢上,根据与该图同时出土的一件木牍上 “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的字样,可知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所以成图时间当在2100年之前。《地形图》是现存最早标绘南海的地图。《地形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从全图看,主要区域绘制精确细致,其他部分则精度下降。从主区向上往南直到南海,这是西汉诸侯南越(南粤)王的辖区。这部分图的比例尺变小,绘图精度显著下降,图上画有河流,海岸线象征性地画为半月形曲线。不管怎样,2100多年前中国的地图上就已经出现了南海 。到了唐代,中国古代航海家在“南海”这一地理概念外,又增加一个新的地理概念:“西南海”,它泛指今日印、巴大陆南部海域,还包括了今日阿拉伯海。应该指出的是“南海”、“西南海”均是以中国本土为基准,以中国本土为观察中心点,其地理坐标中心是中国,它们都是中国古代航海家——舟师命名的。

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元代史料更是将“千里长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岛)划入海南岛的管辖范围。明代郑和下西洋曾途经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图。 到了现代,中国在南海主权的最主要依据是传统疆域线,即“九段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时为国民政府)从侵略者日本手中收回了南海诸岛。1946年,中国政府有感于南海海域地图混乱,展开了南海划界工作。当时负责划界的一艘军舰名为“永兴”——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永兴岛就因此得名。

1947年,当时的内政部完成了南海划界,确定“九段线”。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当代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另一个佐证是,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时,以东经118°划界,以东为菲律宾领海;但是黄岩岛的位置约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宾国土以外。在1947年划界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周边国家一直没有提出异议,这就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

南海争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此后菲律宾、越南等国非法控制一些地方,这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

南海争端的起源与当时的历史因素也有关。当时,联合国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长期对划界原则定义模糊不清。模糊的划界原则给了一些国家可乘之机。

2015年5月,温哥华旧货摊出售一本1947年版本的《Collier's World

Atlas and Gazetteer》的地图兼地理词典,该词典中收录的一幅地图由Rand McNally公司绘制,其题目为《中国、法属印度、暹罗、及韩国的大众地图》。地图将中国、越南、与泰国并列在一起,故此南海也包含在内。内中地图对中国南海岛礁有详细描述,部分岛礁更明确标明主权属于中国。

二、西沙群岛里的海

是说西沙群岛物产丰富,鱼类种类和数量多。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西沙群岛不可能有一半都是鱼,之所以说“一半都是鱼”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鱼的数量多。

【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作用】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三、西沙群岛海里有什么

西沙是我国唯一采捞自然生长贝类的地方,广东省水产厅西南沙水产资源调查队初步调查了西沙自然生长的海贝,并且进行了试探生产,收集到的贝类有250多种

它们的壳体为珊瑚礁的形成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原料,并参与了造礁.对其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将为深入研究珊瑚礁提供依据.。

西沙群岛是我国主要热带渔场,那里有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400余种,是捕捞金枪鱼、马鲛鱼、红鱼、鲣鱼、飞鱼、鲨鱼、石斑鱼的重要渔场。海产品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鲍鱼、渔藻等几十种。比较名贵的有海龟之王的棱皮龟,海参之王的梅花参,世界最著名的珍珠--南珠、宝贝、麒麟等十几种。

四、西沙群岛的海底有什么植物

我国对珊瑚岛礁的绿化治理研究已长达了几十年之久,特别是对西沙群岛开展的绿化工作为这个珊瑚岛的绿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知道,华阳岛采用自然仿真的方法进行吹沙填海,这一方法的原理是模拟海洋中暴风浪吹移的过程,搬运有关生物的碎屑,来逐渐演变成海上绿洲的过程。这个方法是依据自然法则,因而不会对海洋生态循环造成一定破坏,也不会影响珊瑚礁的发育。当华阳岛的陆地形成后,岛上的土质都是珊瑚砂,既没有脱盐,也缺少淡水和养分,如果这个时候在岛上种植植物,那简直就是在火上种植植物,肯定活不成。

为此,我国想出了一个法子,就是要进行一个雨季的珊瑚砂脱盐处理,依靠大雨的冲刷能力将珊瑚砂的盐分冲洗掉。珊瑚砂在经过雨水冲洗后,内部的盐分已大大减少,适合栽树。但早期,我国虽然解决了这个土质问题,但种植的树木都存活不久,所有的树苗在大风吹刮下,加上太阳的暴晒,基本所有的树都没办法活下来。

科研人员在经过了多次的实验,最后决定采用"滨海盐碱地梯田式吹填土绿化方法"进行绿化,这一方法就是先将地面抬高,然后通过梯田式造型整地,在排水脱盐基础上进行土壤填充改良。当土壤改良后,树苗可以稳固在土地上,不会因为大风的侵袭而轻易倒下。

五、西沙群岛的石头

海参是海底动物群落中的一种,其它的还包括有海鞘、海星、海蛤蝓、珊瑚虫、蛤、海绵和海胆。

海参在中国多个海域有分布,仅中国南海产就有30多种,西沙群岛居多,温带海区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主。

海参常见于热带、亚热带海洋,在印度——西太平洋区的珊瑚礁内栖息的种类特别多。

有的裸露,有的隐藏,有的钻在沙内,有的种仅见于珊瑚礁内。

摄食常有节律性。

生活在2~40m深的海底;适应水温为0℃~28℃,盐度为28‰~31‰;水温高于20℃时夏眠;饵料以泥砂中的动植物碎屑和底栖硅藻为主;繁殖期在6~7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六、西沙群岛海里有什么植物

有。

第一,毛马齿苋:产福建、台湾、广东、海南、西沙群岛、广西、云南,通常生长在海边沙地,耐干旱,喜阳光。外形特点,叶片互生。

第二,马齿苋是一个科名、属名,也是多种植物的名称。根据资料,马齿苋属全世界共有200种,我国产6种。“品种”这个词带有经济作物的含义,是通过人工筛选出来的性状优良作物类群,如果,优良经济性状退化,这个品种就会被淘汰。所以我就谈谈马齿苋属的六个种吧。

第三,马齿苋:它是一种低矮肉质草本,植物体无毛,叶片肥厚,长度1-3公分。我国南北各地普遍生长,生长适应性强,干湿环境都可以生长,通常生长在田间地头;其用途第一是嫩茎叶是人们食用的野菜和饲料;第二是全草和种子药用。

七、西沙群岛海底的岩石像什么

珊瑚的颜色丰富多彩,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翠绿欲滴,有的黄里透红……珊瑚枝枝杈杈,招人喜爱。其中,较大的被陈列在故宫、大会堂里,较小的常用精巧的盘子盛着,聚集起来供人欣赏。

珊瑚这么珍贵,西沙群岛能是珊瑚堆起来的吗?是的,西沙群岛的大部分岛屿的确是珊瑚堆积起来的。可是,岛上的珊瑚长期遭到风风雨雨的破坏,已失去它的本来面目,只剩下些残片、渣粒了。人们要想得到珊瑚,就得到岛屿的周围和附近的海底去采集。西沙群岛附近的海底,简直是珊瑚的世界!

珊瑚是一种小动物,它的个体很小,成群地定居在岛屿周围及浅海的岩石上。它们用自己分泌的石灰质,为自己营造小房子。珊瑚虫死了,它们的骨骼也是石灰质的,这些尸体粘结在一起,使珊瑚礁变得更加结实。下一代幼小的珊瑚虫在上面继续营造小房子,一代又一代,珊瑚礁越长越大。但是,无论珊瑚礁长多么大,也不能长出海面,因为它们是海生动物,离开海水就活不成。那怎么会形成岛屿呢?那是因为地壳发生变化,珊瑚礁被抬出海面,于是形成了岛屿。它们成群地分布在大海、大洋中。

海洋里有很多珊瑚礁形成的岛屿。可见小小的珊瑚虫,能耐可不小!但这种小动物也有三怕:怕冷、怕暗、怕水混。因此,珊瑚虫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很高:水温要在25℃-30℃之间,深度不能超过60米,海水又要比较明净。而我国的南海正好具备了这些条件,所以,在那里形成了美丽的西沙群岛。

八、西沙群岛有什么花

别称有萝莉、四季果、椿根或印度桑椹等名字。

诺丽果(Noni)是海滨木巴戟的果实。生活在南太平洋印度尼西亚岛屿的人民首先发现一种遍布该地的小型开花灌木灌木"诺丽树。

诺丽果主要生长在南太平洋群岛,在世界其他热带区也可找到变种,变异的诺丽果。南半球的印度尼西亚、瓦努阿图,库克群岛,斐济,萨摩亚都盛产诺丽果,北半球的夏威夷群岛、东南亚的菲律宾,塞班岛、澳大利亚、泰国,柬埔寨,国内则在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台湾岛都有分布。

九、西沙群岛的石头刻的什么字?

西沙群岛——世界上远离尘嚣的天堂。

西沙群岛是中国的明珠。

西沙群岛——太平洋上的明珠。

西沙群岛——神秘海域将向你揭开面纱,富饶的海上风景正向你敞开怀抱。

西沙美丽甲天下,等到万千年,依然美遍天涯海角。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