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当第一批欧洲人到达复活节岛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岛上除了棕皮肤的波利尼西亚人外,还有些白人居民。提基和康―提基肯定是同一个神,而岛上那些白人居民自然应当是他的后代。
岛上还流出着一些口头传说,如曾经有一个“耳朵很长”的民族,他们在耳朵上打洞,在耳垂上挂重物,人为地把耳朵拉长。这些耳朵很长的人统治了小岛,直到那些短耳朵的人感到不满,起来推翻了他们。由于“莫埃”雕像几乎都是长耳垂肩,海尔达尔以此认为它们是由那些“长耳人”建造拆和的。岛上居民传说他们来自东方,那儿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南美洲大陆。
海尔达尔决定效仿那些长耳人以及提基和康―提基,乘坐用轻木做成的木筏,横渡太平洋。他们在厄瓜多尔按照印第安人的做法建造了木筏,将船命名为“康―提基号”。1947年4月,在海上漂泊了101天以后,6个人都安然无恙乘坐木筏停靠到了塔希提岛东面一个荒无人烟的南太平洋小岛上。海尔达尔用“康―提基号”的航行证明,古人可以用一只简陋的木筏横渡太平洋。但是这还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能由此证明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海尔达尔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南美洲人确实曾在复活节岛上生活过。
不过,在1955年海尔达尔又一次组织的复活节岛之旅后,与他同行的科学家普遍对他的理论产生了怀疑。
因为这时候放射性同位素已经被用来确定古代遗迹的准确年代。通过放射性碳元素测定,早在公元5世纪之前,岛上已有人居住,而最早的“莫埃”雕像经测定始建于公元900~1000年之间。但是秘鲁和玻利维亚高原上的蒂亚瓦纳科文化(海尔达尔认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即来源于此),却直到公元1000年前后才开始对南美洲的沿海一带产生影响。在这些南美洲的居民还没有来到高原上的时候,他们如何能够渡过太平洋呢?而且人们在复活节岛上考察时并未发现任何陶罐或纺织品――这两者是秘鲁文化的标志性产品。相比之下,考古学家们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太平洋群岛中的一个,靠近南美洲)却发现过大量的碎陶片,至少其中的某些是出自在印加人之前顷御脊生活在南美洲的人之手。
植物学家们发现复活节岛上的芦苇与秘鲁的芦苇属于不同的品种。被海尔达尔认为源自南美的甜番茄,植物学家们则认为它们可能是从波利尼西亚传过来的。
语言学分析表明岛上居民的语言中的许多单词与波利尼西亚语中的对应词非常相似,它们之间的些微差别可能是由于长年隔离而造成的。他们的文字也更接近于波利尼西亚而非秘鲁的文字。
对骨骼进行测量的结果也表明,复活节岛上的居民更接近于东南亚人而非南美洲人。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早期到过复活节岛的欧洲人关于白皮肤居民的描述是不符合事实的。其他一些人如著名的观察家库克船长则说:“就肤色、面貌和语言而论,他们和西面一些岛上的居民非常相似,毫无疑问他们属于同一种族。”
许多科学家认为有关提基和康―提基的古老传说不足为凭。他们对这些东西“采取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他们批评说海尔达尔在利用口头传说时断章取义,只强调了那些能够支持他的理论的部分,却忽视了其余的东西。例如,他对复活节岛的首位国王霍图・马图阿来自希瓦瓦岛这一传说就只字未提。希瓦瓦岛是马克萨斯群岛中一座毫不起眼的岛屿,位于复活节岛西北3379千米。人们对“康―提基号”极富戏剧色彩的远航也提出异议。一些人提出,生活在印加人之前的印第安人使用桨,而不用帆,而且秘鲁海滨一带的沙漠也不可能提供制造木筏或独木舟所需的轻木。再者,“康―提基号”曾被拖离海岸93千米,这就使它避开了洋雀渗流,这些洋流本来有可能把海尔达尔送到巴拿马海岸的某处,让他根本到不了波利尼西亚。不过海尔达尔还是功不可没的。正是他开创了前往复活节岛的科学考察活动,还带去了一批科学家,并允许他们开展不带任何成见的研究。
波利尼西亚人最早来到复活节岛这一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这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那些巨大雕像的成因。祖先崇拜在波利尼西亚非常普遍,因此那些莫埃雕像可能是由岛上的部落或家族建立起来的墓碑,用以纪念他们的先人。马克萨斯群岛还有一种传统,就是在死者的雕像上放一块石头,以示哀悼。莫埃雕像头上的红石头可能由此演化而来。
关于这些巨大雕像还有另外一个谜,许多雕像都从它们的基座上倒下来了,有些还显然被人故意砍掉了头。当罗杰维于1722年到达该岛时,这些雕像还好端端地屹立着,而当库克于1784年到达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1722~1784年之间,是谁故意推倒了它们? 海尔达尔推想,可能“短耳人”反抗长耳人统治者时连同他们的雕像都推翻了。不过这个猜测缺乏考古学方面的证据,没有任何迹象能表明,在复活节岛的那一时期或任何其他时期,曾经突然受到过新文化的影响。
多数科学家认为,生态危机使复活节岛的居民为了日益匮乏的资源而自相残杀。当那些最大的巨石雕像于16世纪被建造起来时,人口的过度增长和滥伐森林已经构成相当严重的环境灾难。这种无节制地建造雕像的狂热行为,可能就表明了人们日益强烈地希望神的力量出面干预,当他们的祖先对这一切无动于衷时,人们就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仰,并愤怒地把雕像推倒。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科学家(包括海尔达尔考察队的成员),修复了一些倾斜的莫埃人像,将它们重新安放在基座上。现在它们仍屹立在那里,俯视着岛上的居民以及络绎不绝的游人。
说起复活节岛,没有人不为岛上的近千尊巨石雕像感到惊叹的。它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雕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很多人都基银有这样的疑问:是什么人雕刻了这么多的石像?他们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供人观赏用的?或者还有其它的目的?带着这些疑问,许多的专家学者们多次上岛,对这些石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在对石像研究的过程当中,专家们发现岛上石像的高度一般都在7~10米之间,而重量则重达30~90吨,还有一些戴帽子的石像,仅帽子的重量就有10吨重。这些石像均为半身像搏禅宴,形象也大同小异,而且均由一块完整的红色火成岩雕刻而成。它们的神态各异,表情冷漠,全部面朝大海,从运处看就像一支整装待发的队伍,颇为壮观。
科学家们发现在诸多的石像当中,只有70多座头顶戴有帽子,那么这巨大的石帽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又有什么意义呢袭山?
有人曾经在复活节岛上发现了一条专门运送石料的道路,这条道路通向一个巨大的石坑。据说当时的酋长动用大量的人力去采集石料,然后将雕刻成的石帽用滚动的树干运到几英里外的目的地。这个大石坑是个非常隐秘的地方,从岛上的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而且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被石坑所吸收。由此可见,当时岛上的人们已经生活在有着严密组织的社会里了。”专家们还发现了一把大约20厘米长的类似斧子的工具,大概是用来劈开木料的。由此,有人推断,第一批石帽大概是在公元1200年出现的。从这个时候起,岛上的石像体积开始慢慢变大了。
一些人认为有帽子的石像代表的是酋长,为了拥有更多的权利,酋长们开始互相残杀,同时建造了更高的石像,石像越高,代表的声望和权力也就越大。因此,那时岛上的资源曾一度被过度开采。原来岛上的近两万棵棕榈树,在1400年时只剩余不到一万棵,由于没有了树木,风雨加速了破坏肥沃层的进程,土壤也变得越来越贫瘠。后来随着欧洲人的到来,岛上的居民更是感染了鼠疫、天花等瘟疫,疾病几乎夺走了岛上所有人的生命……
当然,这些都还是专家们提出的理论,并没有经过证实,所以,为了揭开历史的真相,一定要对这些假设做一番验证,而且由于众多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对这些疑问孜孜不倦地探索,对复活节岛石像之谜的研究一定会有新的突破。